《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3年第七次定稿会在合肥召开

 

2023年11月4日,随着《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第十一届编委会的成立,新一届编委会在合肥召开了杂志2023年第七次定稿会。应邀参加本次定稿会的专家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孙全富总编辑,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曹建平、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卓维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刘青杰、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刘强、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刘晓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戴建荣6位副总编辑,以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金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王维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王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邓小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疗科柏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李惠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雷子乔、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朱建国、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进和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孙亮教授等共17位专家。会议由孙全富总编辑主持。

 

本次定稿会共提交近2个月以来通过同行评议的46篇稿件,其中临床研究的稿件占41%,其次是放射卫生,基础研究有10篇。稿件总体选题立意较好。

 

放射生物学部分,超高剂量率照射的放射损伤效应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相关稿件的创新点不多,建议加强机制探索。稿件中出现的其他问题有:研究设计偏离主题,逻辑不清,指标选择不足;对药物浓度设置、预实验缺乏必要的说明;实验设计缺少对照组,需补充实验;研究意义不明;题目中的内容在文内没有涉及,需要加以删减;图片清晰度不佳;公式套用时对指标理解有误;专业常用的缩写或通用表述不规范;综述中对重点内容还需扩展等。

 

放射治疗及放射物理部分,对多中心研究,由于不同医院的机器设备、测量方法以及计划系统都不尽相同,放在一起建模,没有验证,研究缺乏说服力;关于放射性损伤的研究进展中,未提及损伤分级,引用的参考文献比较陈旧,例数较少,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对临床的助益不大;此外,病例报告研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需要详述,日期需要核实;有的稿件题目过长,需要根据文中内容进行调整修改,还有的稿件没有进行对比研究;评价指标要明确,可行性安全性如何体现,患者有无并发症应做一下对比分析;讨论需要围绕研究结果展开;作为科技论文避免过多出现公司产品信息等。

 

影像技术及核医学部分,有的研究只是作为一个初步研究,提示今后的研究方向,结论中对于文章的价值措辞还需更加合理客观;有的正文内容中辐射防护内容太少,大部分是操作规范,参考价值有限;此外,还有论文存在背景内容介绍过多;讨论缺乏对于研究的局限性描述;综述罗列过多等不足。

 

放射卫生部分,关于航空机组人员职业照射水平研究作为当前放射卫生的一项重点工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方法不清,讨论欠深入等问题,建议比较4种估算软件的计算结果时选取均适用的航线,估算出职业照射水平范围,而不仅仅是均值,讨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等;其他稿件涉及食品、饮用水中放射性检测,核电厂周边的放射性本底调查、核与辐射应急医学救援,放射诊疗设备验收检测、机房的辐射水平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等领域,定稿会上讨论提出的主要问题包括文题不符;研究背景调研不够充分;专业术语欠规范、概念不够严谨;实验设计和方法无创新;类似检测报告;以及数据量不足、代表性差;管理性内容过多;讨论宽泛缺乏深入探讨;参考文献太少等。

 

新成立的第十一届编委会提出,将加大共识与指南的刊发力度。近期收到了一组临床放疗损伤预防的指南,以及区域性放射诊断的共识。经讨论认为,多级预防的提法,欠准确;放射诊断中的防护内容过少,不适合本刊。

 

最后,退稿14篇,退稿率为30.4%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3年第次定稿会审定结果

报道领域

合计

退修后录用

修后再审

退稿

 

放射生物学

10

5

 3

2

 

放射治疗及放射物理

19

7

6

  6

 

影像技术及核医学

 4

2

 1

  1

 

放射卫生与辐射防护

13

   5

3

  5

 

   

46

19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