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大理召开

 

2018 1026—28日,《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会换届暨第十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云南大理召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办公室王旌主任到会指导。《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第十届编委会名誉总编辑、总编辑等编委及通讯编委共83人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由名誉总编辑苏旭和总编辑孙全富主持。

一、开幕式

第九届编委会总编辑苏旭致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编委及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做了重要讲话。姜社长首先感谢第九届编委会全体专家对杂志发展做出的贡献,他谈到近年来杂志取得了很大进步,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其中,“百杰”是中华医学会142种杂志中19种入选杂志之一,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要感谢第九届编委会编委以及杂志承办单位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对杂志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编辑部全体同志付出的辛勤努力。新一届编委会即将成立,汇聚了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的众多专家,在新一届编委会的带领下,杂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受大会邀请来,姜社长就期刊管理改革的问题作了精彩报告,给编委专家们上了期刊发展的一课。

 

二、第九届编委会工作总结

第九届编委会总编辑苏旭教授代表编委会作了工作报告。苏总编辑谈到,第九届编委会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正确领导和在座各位编委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创刊于1981年,在魏履新、吴德昌等多位学术大家主编的精心打造下,90年代即进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数据库。201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自第九届编委会成立以来,创新发展理念,多方位推进,取得佳绩,入选百杰,在学术质量和数字影响力获得较大提升。从几个方面分述如下:

 围绕学科发展,组织述评和专题——苏旭总编辑谈到,随着医疗照射的广泛应用,治疗技术、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刊先后组织了王俊杰的关于影像引导组织间介入近距离治疗肿瘤、徐博的非辐射剂量效应对正常组织损伤的影响,张红志的放疗物理师的发展等述评,策划了质子重离子治疗、立体定向放疗、近距离治疗等专题,邀请蒋国梁、刘世耀、王俊杰等配发述评。医疗照射中的剂量优化和组织反应,成为杂志持续的报道热点。同时,立足放射医学核心领域,组织了南京192Ir放射事故救治专题,针对放疗技术的质量控制,组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合作项目专题,以促进放疗剂量的精准,降低国民剂量负担,提高健康获益。

稿源优化、杂志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持续走高,稳居学科第一——杂志自2014年成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之后,在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分类中,2015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双居第一,综合评价总分进入核心期刊前百,并一路领跑,在3年保持前百的条件下,2017年以第64的排名,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严把学术质量,定稿会成常态,加强学科间融合——自2011年第八届编委会确立定稿会制度以来,召开频率由每季度一次增加到两次。第九届编委会共召开28次定稿会,参会专家310人次,审理稿件1300篇,平均退稿率33%。迄今,定稿会在京津渝和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地区召开42次。定稿会加强了放射医学、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放射物理、放射卫生、辐射防护等多学科的融合,扩大了杂志影响,动员不同地区专家的办刊力量。客观、公正的审稿,保证了优秀论文尽快刊登,总退稿率达到65%以上,保证了刊发时效。

重视优秀论文推荐,传播学科影响——作为放射医学研究的学术平台,积极展示放射医学与防护的研究成果,共有12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2016—2017年有3篇论文入选“百篇中华医学优秀论文”,其中1篇成为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大大提高了小学科的论文显示度。

凝心聚力办刊,打造精品期刊——2015年,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学术质量提升第四期项目资助,每年15万,共计45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大优秀稿源的组织力度,加强审稿队伍建设,特别是英文审稿,举办定稿会,完善数字化出版,从而全面加快了杂志的发展进程。

数字化出版跟进,提高时效,强化信息服务——2011年自建杂志网站,杂志网站www.cjrmp.net,将创刊以来的全部6000多篇论文全文上网,免费下载。目前下载量约900万次,近两年每月达20万次。开通的微信平台现有关注号3149人。通过网站和微信,可以实时查看预出版、当期内容和杂志动态,查询稿件情况,搜索过刊信息。

国际化视野,提升英文质量——为了向国际权威数据库冲击,2015年起顺应国际出版要求,充实英文内容,参考文献、基金项目中英文对照,文后标注利益冲突和作者贡献声明,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2015年开设英文网站,现在浏览量104万。本刊重视英摘审理,除了长期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把关,还选用母语是英语的国际专家审阅。

开展编辑学研究,夯实发展后劲——编辑是期刊事业的生力军和编委会目标实现的推动者。5名编辑完成了2350篇稿件的加工,保证了月刊的高质量出版,并发表5篇编辑学论文。在中华医学会的年度综合质量评比中,共获得包括版权目次、文字表达、英文摘要、图、表、法定计量单位等在内的10项优胜奖。有两名编辑获得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骏马奖银牛奖。稳定的办刊队伍是期刊进一步发展的保证。

最后,苏旭总编辑感谢读者、作者们对杂志的支持,宣布向此间获奖的优秀论文颁奖, 包括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百篇中华医学优秀论文、F5000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给第九届编委会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编委会还首次进行了“优秀审稿人”评选,根据4年的审稿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估,评选出排名前五的专家,他们是:徐博、卓维海、牛延涛、刘晓冬、马永忠。

会议还特别鸣谢了长期致力于英文摘要审理的多学科专家,他们是:邵春林、郝建中、李金銮、金献测、李惠民。

三、新一届编委会的成立

编辑部郭鲜花主任向大会作了换届筹备工作报告。按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编委会换届的有关要求,换届工作提前半年启动,3月向杂志社提交申请,5月对上届编委会进行考核,根据审稿、投稿、组约专题、组织定稿会、参加编委会情况、热心杂志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再考虑专业方向和年龄因素等,7月提出拟推荐的编委名单。建立网上编委会管理系统,按照本刊的报道范围,设置了85个专业类目,拟任编委在网上填报,自动生成推荐表。经过所在单位批准后,提请中华医学会审批。

第十届编委会邀请了5位顾问,分别是程天民院士、潘自强院士、柴之芳院士、于金明院士、上届名誉总编辑尉可道。第八、九届总编辑苏旭担任名誉总编辑,孙全富就任第十届总编辑,副总编辑蔡建明、曹建平、常学奇、樊赛军、刘晓冬、王军平、王俊杰、徐博、周平坤、卓维海。编委100人中,72位编委连任,既保证了编委工作的连续性,又充实了新鲜血液。他们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新增了黑龙江、宁夏、湖南的编委。通讯编委51名,作为编委的后继力量,上届通讯编委有15名递进到编委中,体现了培养和成长。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力,海外编委增至9名,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和加拿大。

杂志社办公室王旌主任宣读了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新当选的孙全富总编辑宣读责任书。姜永茂社长为两任总编辑、到会的副总编辑颁发聘书。

四、编委代表发言

新当选的曹建平副总编辑来自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他谈到放射医学是个小学科,稿源有限,在总编辑和编委、编辑们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从双月刊到月刊,纸版与电子版并行发展,论文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向全体编委提出倡议:这是我们自己的杂志,同时是国内该领域的顶尖核心期刊,大家要为杂志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副总编辑,在总编辑的带领下,将全心全意为杂志服务,祝杂志越办越好!

来自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卓维海加盟副总编辑,体现了新一届编委会对辐射防护的重视。他认为杂志首先要“杂”,本刊覆盖了放射医学、放射诊断与治疗、放射防护等,定期召开定稿会,是很好的办刊路径。目前放射卫生论文的总体写作质量不高,呼吁探寻新途径,加强对优秀作者的培养。

作为两届副总编辑,现任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学会候任主任委员王俊杰由衷感谢前几届编委会开设“放射治疗”栏目。放疗发展迅速,现在有2000多家医院开展放疗,放疗临床、物理、技术方面的产出较大,本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放射物理对于放疗至关重要,如同外科中的麻醉。欣喜地看到本届编委会纳入多位放射物理界的青年才俊,他们科研能力强,富于团队精神,他们的加入将会对杂志下一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建议未来可以聘请统计学专家及国外人士对稿件进行专门审定与英文润色,杂志在这方面已迈出很好的一步。希望编委队伍中的放疗专家们积极投稿、审稿,积极承办定稿会,在孙全富总编辑的领导下,让放射医学事业兴旺发达。

李亚明编委曾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之前连续两届都是在通讯编委的位置,为杂志默默奉献。他说,有成语说“十全十美”,第十届编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核医学进入中国已走过一个甲子,我国从事核医学服务的人员绝对数量和医疗工作量,在世界上位于前一二位。随着国家对大型医疗装备的配置管理变化,会有更多的医院使用PET-CT等,在多模态显像上有更好的论文产出。希望继续得到放射防护同仁的关注和指导。

为了加强对英文质量的把关,本届编委会特聘了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放射学系Vijayalaxmi博士作为英文编辑,她作了专场英文报告——Pathway to the good quality publication(如何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五、第十届编委会工作展望

第十届编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杂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看着手中的接力棒,孙全富总编辑发表感言。他说,在全国5000种余种中文科技期刊中,放射医学与防护作为一个小小学科(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实质上几乎与各个临床学科和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的杂志,于2014年进入核心期刊前300名,2017年进入百杰”,获得5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影响因子从20110.205到上升到目前的0.587,近年来每年都有杂志刊登的论文荣获F5000、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充分发挥了学术交流和记录专业历史的作用。为此,要铭记历届总编辑王瑞发、魏履新、吴德昌、尉可道和苏旭的贡献和功绩,以及顾问、副总编辑、编委们,历任编辑部主任赵儒、祝汉民、郭亦超等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优异成绩。

现在新一届第十届编委会成立了,提出几点希望:

(一)编辑部和各位编委要尽职履责,编辑部要勇于创新

要严谨认真审稿,要及时反馈。要有宏观的评述,更要发扬老一辈专家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外刊审稿专家,针对论文要有具体深刻的修改建议,作为审稿意见,不怕具体,不怕长。要发挥好9位海外专家、51位通讯编委和编外专家的作用。

同时,现在杂志竞争激烈,拜托各位编委要积极为本刊投稿,并注意引用中华系列杂志的论文。编辑部要善于创新,直面竞争,继续扩大杂志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编辑出版质量。要注重发挥荟萃重要科学发现、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记录好学科和行业的发展轨迹。改善杂志获取用户体验,用高标准要求,严防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二)盯紧学科、行业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重大进展,加强专题组稿

学术界和编辑界都有个共识,专题论文要比同期发表的其他论文有着更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上一届,我们在放射病诊治、放疗技术发展、辐射剂量控制等方面,制作了专题,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在放射卫生方面的投入加大,我们要倍加关注医疗照射防护,降低国民剂量负担;注重采用新信息技术,助力放射卫生管理、非医疗行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等。几位副总编辑和核医学、影像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已先行一步,着手临床放射生物学、低剂量辐射、核医学诊断剂量优化的专题组稿。希望各位编委一起努力,睁大眼睛,紧盯国内外学科、行业、领域研究和工作重点和热点,做好专题策划和组稿及出版。我们将吸引更多的学术骨干参与进来,吸引最前沿的成果刊登在本刊。

(三)坚持行之有效的制度,做好盲审,继续开好定稿会,加大不同学科间的融合

2011年第八届编委会成立起,我们实施了定稿会制度,效果非常好,发挥了多学科专家的融合和交流作用。盲审和多学科审定,保证了审稿的客观、公正,将优秀论文选拔出来,将质量差的论文筛下去,提高了审稿速度,优秀稿件尽快发表,加强放射医学与防护成果的传播力。对审稿意见不一致特别是争议大的稿件,要高度关注,既要把好关,也要成为创新、颠覆性成果的摇篮。放射医学、放射诊断和治疗专家跨界融合,也催生了新的选题,对杂志的学术导向起到了正确的引领。

(四)重视优秀论文推荐,多方位扩大放射医学与防护学科的影响

作为学术平台,编辑部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推荐和展示论文,使放射医学成果有更好的显示度,每年都有斩获,是对学科的有力促进。将继续抓好每年的医学会和科协的论文推荐,使论文获得更多引用和关注,彰显学科和杂志的社会价值。

(五)制定合理的国际化目标,提高英文摘要和论文的质量

有几位专家多年坚持认真修改英文摘要,保证了出版质量。积极聘请如Vijaya教授等母语为英语的专家,发挥国际编委作用,组约重要专题、重要稿件,重要成果以英文论文形式在本刊发表,向PubMed数据库持续努力,积极推动英刊创办。

孙总编表示,和在座的专家都十分珍惜刚刚拿到的聘书和作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的荣誉,今天一起聆听了姜社长高瞻远瞩引领性的讲话,苏旭总编辑的工作报告,编委代表畅谈了对办好杂志的思考,Vijaya女士的英文报告对下一步办英文刊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为杂志承办单位,辐射安全所将尽最大努力,为杂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最后,全体编委将同心共济,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领导下,把《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这个美丽的园地经营好,在第九届编委会辉煌业绩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作为和更好的产出,通过我们的杂志发出中国的好声音,把共同的放射医学与防护事业推向前进。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