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叶常青教授(1933—2019)[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9,39(11):880
叶常青教授(1933—2019)
  
DOI: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  
摘要点击次数: 2201
全文下载次数: 1133
中文摘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叶常青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9日8时21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叶常青研究员原籍浙江慈溪。1933年9月8日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放射毒理学家。1950年12月因抗美援朝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分配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为穿军装的代培学员,并于1953年11月被吸收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56年底毕业后分配进入位于上海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系。1958年11月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放射生物实验室工作,开启了与国家核国防科技事业联系在一起的科研生涯。在原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及研究室主任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退休,时职级技术3级,文职2级。
叶常青同志一直从事放射毒理与防护研究,先后致力于核爆放射性落下灰、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毒理学和防护诊治等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体视学在生物组织形态研究中的应用。对核试验现场周边环境、放射性工矿企业、核电站的核辐射影响,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军队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大决策建议。在军事医学尤其是放射卫生防护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1964年到1978年期间,叶常青10次赴新疆戈壁核试验基地参加核爆生物效应试验,回收试验效应物,开展放射性沾染生物效应和防护研究。并于1980年总结撰写了"落下灰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工作的回顾"专题报告,就落下灰理化性质、体内污染量的估算、体内代谢动力学特点、辐射损伤效应、辐射剂量监测方法、卫生防护措施效果,以及体内污染的早期处理和药物促排等7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是指导核辐射损伤防护的重要文献资料和技术指导。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核事故发生后,叶常青将科研方向转为"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理"的研究,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医学保障;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又针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参与了与"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应对"有关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优势为社会新的需求服务。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出版了《核与辐射防护手册》,为入选由《光明日报》组织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图书"。2001年参与编写了《我国核试验参试人员核辐射健康影响的初步评估》的专题报告,2007年主编了《放射性肿瘤的判断——科学基础与损伤赔偿》,2009年参与起草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为国务院有关部委发布有关文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6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叶常青是院党委表彰的做出显著成绩者之一;1993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993年、1995年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获军事医学研究AMMS杰出成就奖。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的专著4部,参编的专著5部。他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2名。
叶常青非常重视毒理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作为创始人之一,与吴德昌院士等于1993年共同创立了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任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第二届秘书长,第三届理事长,第四届、第五届名誉理事长。1985年后历任国家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体视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医学体视学会主任委员;此外,在1993—2000年间还担任了两届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为中国毒理学学科和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叶常青同志在组织做好境内学术交流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海外学术交流工作,推动了中国毒理学会加入国际毒理学联合会(IUTOX)和亚洲毒理学会(ASIATOX)。2000年承办了"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国际学术会议的环境-毒理-健康分会",2001年、2006年组织举办首届和第三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2002年在深圳组织中日毒理学与药理学联合研讨会,2003年在桂林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发展中国家毒理学大会;2003年、2004年带队赴台北、曼谷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和ASIATOX 第三届国际会议。
叶常青研究员作为名誉主编,编审了《中国毒理学成立15周年》的史料;作为顾问,协助完成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毒理学会编著的《2010—2011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撰写了综合报告"毒理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内容。叶常青为中国毒理学会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增进了海内外毒理学同行的联系,促进了毒理学学科的发展。
叶常青同志治学严谨、甘于奉献,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英文摘要: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