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家龙,孙卫,王赟,等.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日本核电站泄漏核素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2):141-142.,et al.[J].Chin J Radiol Med Prot,2012,32(2):141-142 |
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日本核电站泄漏核素监测结果分析 |
|
投稿时间:2011-06-09 |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2.02.009 |
中文关键词: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4391 |
全文下载次数: 3221 |
中文摘要: |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泄漏。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信息,自3月19日起日本境内监测到福岛核电站泄漏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国家环境保护部3月26日公布在我国境内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出131I。核反应堆发生重大事故时,堆内的放射性核素最容易释放到环境中的是核燃料的各种气态裂变产物和在低温下就容易升华的碘,其次是熔点较低的核素,熔点较高的核素的释放率较低。尽管核反应堆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很多,但对公众造成内、外照射剂量的主要核素是137Cs、134Cs和131I,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剂量要小得多[2]。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