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星,田源,张文艺,丁艳秋,焦玲,屈喜梅,王丽琴.考虑生物廓清作用时细胞剂量转换因子模型的改进[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6):716-718
考虑生物廓清作用时细胞剂量转换因子模型的改进
投稿时间:2011-01-18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1.06.026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13100)
作者单位
孙晶星 苏州市计量测试研究所 
田源 300192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张文艺 300192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丁艳秋 300192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焦玲 300192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屈喜梅 300192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王丽琴 300192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摘要点击次数: 3669
全文下载次数: 2314
中文摘要:
      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 RIT)是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以放射性核素为弹头,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表达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将产生高能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靶向到肿瘤细胞,实现对肿瘤的近距离内照射治疗[1]。α射线射程短、传能线密度高的特性,使得α核素的旁效应(bystander effect)很小,非常适合于非实体瘤的放射免疫治疗。Hamacher[2]Cruz[3-4]从理论上计算了不同核素、不同靶源组合和不同靶源大小时细胞亚细胞水平(即微剂量领域,micordosimetry)的S因子,并以此作为估算辐射吸收剂量、评估治疗风险以及预测治疗效果的基本参数。然而,RIT临床和理论研究中涉及的许多重要的放射性核素(如211At、213Bi、225Ac、223Ra等)衰变后会生成一系列放射性子核。这些放射性子核对靶区同样有剂量贡献。特别是当反应链中含有很多α核素时,其对靶区的剂量贡献甚至大于母核。此时仅用母核的细胞S因子来表示一次辐射在特定靶区内的剂量沉积就不再合适。基于以上考虑,Hamacher[2]提出用随截止时间τ0变化的细胞剂量转换因子(cellular dose conversion factor,DCF)来修正医用内照射剂量委员会(Medical Internal Radiation Dosimetry Committee)提出的MIRD剂量估算模型中的细胞S因子。
英文摘要: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