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增.牙齿电子自旋共振剂量测定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20(1):29-32..[J].Chin J Radiol Med Prot,2000,20(1):29-32 |
牙齿电子自旋共振剂量测定中的几个问题 |
|
投稿时间:1999-06-10 |
DOI: |
中文关键词: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2964 |
全文下载次数: 1925 |
中文摘要: |
电子自旋共振(ESR)于1944年由原苏联喀山大学Zavoisky.E博士发现以来, 作为一项技术, 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地质学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尤其是近十几年间, ESR剂量测定及其应用的国际讨论会已举行了5届。第1、3届分别于1985年和1991年在日本的Ube和美国华盛顿召开, 2、4届则于1988和1995年均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讨论内容涉及到考古学和地质年代测定、丙氨酸剂量测定、ESR仪器和方法、事故和回顾剂量测定、辐照食物鉴定及ESR图像等。 |
英文摘要: |
|
HTM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