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是我国传统五大卫生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经过长期规划发展,实现法规体系完善、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聚焦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深入开展放射卫生研究[2]。当前,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作为省级区域放射卫生工作的核心力量,是放射卫生体系的关键,直观反映了该区域的整体能力水平[3],对推动放射卫生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4]。
浙江省先后于2012年和2021年成立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和浙江省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质量控制中心,挂靠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浙江省疾控中心),针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诊断机构,以信息化、能力提升和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多维度协同、立体式覆盖、全链条闭环,着力构建一套“多维立体闭环”的质量控制体系,高起点高标准谋划、高质量高态势推进放射卫生工作,发展迅速,成绩突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工作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国内放射卫生领域相关单位和专家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放射卫生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贡献力量。
一、浙江省放射卫生质量控制工作概况浙江省共有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34家,放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6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4家,见表 1。鉴于地区差异,浙江省采用并实施了方式多样的质量控制工作[5]:通过精细化部署、清单式推进、专班化考核,构建“一网一链一体系”质控格局,努力将其动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势能,不断缩小不同区域间差距,带动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共同进步。
![]() |
表 1 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放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分布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radiological health technical service institutions,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institutions and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sease diagnosis institu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
1. 以信息化为支撑,织密全省质量控制“一张网”,实现“一屏掌控”
(1) 强化“以通为本”的导向,突出“管用”:优化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医用辐射检测、非医用辐射检测全流程系统,将机构基本信息、岗位分布、人员设备信息等纳入系统;同时在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机构中广泛应用的职业健康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中开辟放射卫生检测技术能力比对、放射卫生技术报告质量评审两大质控模块,实现了技术服务报告随机抽查、专家网上技术评分、实验室比对结果上报等“一键智达”。如全省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从比对报名、盲样编号随机分配、考核结果、过程性资料上传等均通过质控模块开展,确保所有资料安全及时、可溯源。
(2) 强化“以用为本”的导向,突出“多用”:一方面,全省质量控制结果通过“治理端”报送至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机构监督管理科学依据,比如机构评价报告自动派发至评审专家,评审结束后结果即时推送至行政部门作为审批参考。另一方面,全省质量控制结果通过“服务端”通报至属地,作为机构年度考评重要依据,有效克服和解决信息化“重建轻用”的问题。
(3) 强化“以人为本”的导向,突出“好用”:开展在用信息化系统满意度调查,逐年优化。积极推进基层区域公共卫生平台与省级系统和平台的兼容对接,统一推进信息化安全保障,构建“数字围栏”和“虚拟长城”,在保证信息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上下贯通、互联互通,一方采集、多方应用。
2.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全省质量控制“一条链”,实现“能力跃迁”
(1) “统”“创”贯通运用,打造“工作链”:“统筹”理顺各方关系,向上与行政管理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简称辐射安全所)密切沟通,向下认真传达严格落实,坚决杜绝职责虚位、执行缺位。“创新”发挥各方作用,首创性地将质量控制工作融入学(协)会工作,比如依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卫生监督协会放射专业学组(即将成立放射卫生监管专业委员会),通过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参与全省质控、解决困难、推动发展,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多次被评为优秀专业委员会。
(2) “点”“面”双向结合,打造“考核链”:“点上”补齐各类机构短板。质控前认真分析各类机构特点,结合市场形势,有针对性地平衡各类机构权重,精准“点穴”,做出均衡、符合实际的评判,给出信得过、都服气的得分,避免产生异议甚至矛盾。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采用“双盲法”,以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为例:盲样先后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辐射安全所制备和定值,真值交由纪检人员保管;考核结果全部收回后,评审现场在纪检人员的监督下,双人开启密封结果,并组织专家根据国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GB/T 28043-2019)要求进行评判[6],专家评审结果形成后第一时间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备案;比对负责人采用轮转制,以确保公平、公正。现场评审注重实绩,随机抽取专家全链条核查,现场打分、闭环考核。“面上”融入“十四五”规划。将质控工作纳入职业健康“十四五”规划,推动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行动、主体责任落实行动、质控能力提升行动落实落细。对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施实行信誉等级评定,对放射卫生防护检测报告、放射设备性能检测报告、放射卫生个人剂量监测报告等进行质量评分,目前,4A级机构约占20%。
(3) “加”“减”集成联动,打造“责任链”:“加法”是增加机构的获得感、幸福感。紧密结合“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活动,既通过互联网、App开展指导支持,也开展线下现场交流帮扶,把“柔性服务”变为“硬核实招”。“减法”是为机构减负担、减环节。勇于“放管服”,简化质控程序,优化资源配置,质控方案既体现目标性,又反映实际成效,做到可执行、可感知。
(4) “传”“创”融合发力,打造“培训链”:“传承”是注重人才培养、健康宣教。举办6期职业健康骨干班、10期资质续展班,以教用协同为目标,以质量控制为重点,锻造质控主力军,目前累计培训1 000余人次。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推陈出新做好质控宣教指导。“创新”是注重生成性学习、数字化思维。注重结果“应用亮晒”,形成质量控制专报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线索和参考。梳理挖掘历年数据,撰写科研论文(表 2),以创新力提升质控力,以创新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浙江省疾控中心为例,近5年来放射卫生领域发表论文合计49篇,其中SCI论文28篇,量与质稳中有升。
![]() |
表 2 近5年来浙江省疾控中心放射卫生论文发表情况 Table 2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on radiological health in Zhejiang CDCs in recent 5 years |
3. 以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牵引,构建全省质量控制“一体系”,形成“破竹之势”。
充分做好质控耦合、融入职业病技术支撑体系这一篇“大文章”,做到“六个有”,着力推动体系建设和质量控制齐头并进。一是有组织。在成立两大质控中心基础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定期更新浙江省职业健康专家库、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二是有人员。要求每个机构设有质控联络员,发挥质控体系人员力量,将质量控制理念映射至每一处细节。以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为例,全省能力比对联络员共74人,随着工作的推进,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质控联络员及其职责的落实,可有效推动该项工作及时、高效开展。三是有经费。每年下拨经费用于质控系统维护、盲样定制、培训指导、现场质控等。四是有程序。3月专题部署,4月下发计划,4月至11月考核评比,11月专题报送,12月结果发文,次年2月总结提升。五是有通报。对不合格机构进行通报、毫不避讳,对于打招呼、违反纪律的机构点名批评,毫不留情。六是有指导。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工作建议,对不合格机构到现场进行指导或者安排进修,把“潜力板”变成“增量项”。
二、质量控制赋能推动放射卫生工作以质量控制“守正又守真”之优,赋组织管理“走新又走心”之能,以“四个立即”高质量推进放射卫生工作。
1. 立即调查研究,节点化反馈:国家监测方案下达前,“向上”积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辐射安全所密切沟通联系,确定年度监测方案和质量控制的变化及最新要求。“向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认真传达严格落实各级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搜集汇总基层疑难问题和帮扶重点,创新采用“认领制”,将责任落实细化分解到项目组成员。形成省级方案(草稿)后立即向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汇报,为制定相关政策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将全年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分成8个阶段,每阶段制定完成时间节点,弄通压实各个环节,层层推进,牢牢把握关键节点,完成质量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参考。
2. 立即统筹部署,项目化管理:在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组织领导下,相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责范围,积极协同推进,不断形成合力。在做到底数清的基础上,将放射卫生监测任务逐条分解、综合梳理,并分别纳入至《浙江省公共卫生任务书》(设有2项任务)和《浙江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年度计划任务书》(设有6项任务),形成可量化、具象化的考核抓手。项目负责人统筹部署、上下衔接,推动各项工作逐项落实、形成闭环。
3. 立即推动落实,精细化实施:以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契机,以基层放射卫生业务考核为依托,以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信誉评级评定为牵引,注重特色化、精细化落实,医疗卫生医用辐射机构管理以《放射诊疗许可证》为抓手,通过年检将全省机构纳入监管;非医疗机构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为抓手,企业危害因素申报为主线,逐步完善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
4. 立即规范改进,清单化推进:对于日常督导质控和年终考核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出工作建议和整改意见,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和评价清单等“五张清单”,建立“核销”机制,对于整改后仍有问题的进行通报、毫不避讳。
三、浙江省放射卫生质量控制工作成效1. 自身发展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浙江省疾控中心于2017年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甲级资质,2021年重新取得工业放射检测甲级资质,现可开展检测的指标达231项,为浙江省放射技术服务机构信誉等级最高的AAAA级。新购置设备仪器130余台(套),扩建实验室近2 000 m2,新增CNAS认可检测项目51项(其中2021年14项、2022年17项、2023年3项、2024年17项),获省委省政府批示3次、全国经验分享5次。
2. 全省放射卫生技术机构日趋规范:全省所有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均纳入质量控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近年来,技术规范性越来越高,服务能力越来越强,项目过程溯源性越来越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防护用品配置率、职业健康检查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014年至今,已有886人次(2014—2024年依次为58、93、86、89、81、90、89、154、76、70,2021年未开展培训)从业人员参加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019年职能调整之后,共有200人次疾控体系放射卫生业务骨干参加。
3. 放射卫生检测能力持续攀升:质量审核结果显示,检测报告整体水平逐年提升,考评结果均在合格线以上,2022—2024年质量审核覆盖了省内全部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审核机构40余次,优秀率为30%,其中2023年考核优秀率最高,为42.9%。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机构的质量水平逐年提升,最近一次全覆盖(任务数为18家,实际完成29家)的质控结果良好,3家机构优秀,见表 3。
![]() |
表 3 2022—2024年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审核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控制情况 Table 3 The quality audit of radiological health technical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institutions in 2022-2024 |
实验室能力比对情况显示,机构的参与度与优秀率均实现逐年提升(表 4),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省域范围放射卫生检测能力比对考核,参加单位由2020年的25家增加到2024年的52家,合格率由81.0%提高至92.3%,优秀率从0提升至15.4%。
![]() |
表 4 2020—2024年浙江省放射卫生检测能力比对结果 Table 4 Comparison of radioactivity detection capabil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20 to 2024 |
以全省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为例,参加机构的数量从2020年的24家增加至2024年的33家,省内11家市级疾控机构和7家县级疾控机构参加了全部的5次比对。比对覆盖面从全省5个地市扩展到全省11个地市,每个辖区内至少1家县级疾控机构参加,参与最多的为嘉兴市,辖区内县级疾控机构参加了25次比对。自2020年以来,浙江省疾控机构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合格及以上占比均在90%以上,2023年以来均取得了合格及以上结果,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3.3% ~ 12.1%。2020—2024年考核结果列于表 5。
![]() |
表 5 2020—2024年浙江省饮用水中总α/β放射性检测能力比对结果 Table 5 Comparion of detection capabilityies for gross α/β radioactivity in drinking water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20 to 2024 |
4. 保障卫生行政监管执法:将质量控制结果作为日常监管内容,为卫生行政部门执法提供重要支撑。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质量控制结果作为日常监督管理、资质续展等管理工作重要依据。
5. 消减不正当竞争现象:出台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参考价格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要求不得以赠送附加服务、隐性返利等变相降价手段开展市场竞争,不得通过简化技术程序和技术方法等降低技术服务有效性降低成本,规范了自身定价及市场行为,有效遏制了不正当竞争现象,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放射卫生工作关乎公众健康与安全,责任重大。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内各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因此需要广大放射卫生同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浙江省通过“多维立体闭环”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一网一链一体系”协同格局,实现了放射卫生服务能力与监管效能双提升,机构信誉等级评定规范行业竞争,质控覆盖全省技术机构,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技术智能化与大数据应用,推动跨区域协作网络建设,以创新驱动质控体系升级,助力放射卫生安全保障迈向更高水平。
利益冲突 无
作者贡献声明 曹艺耀负责文献整理、调研分析和论文撰写;俞顺飞、任鸿负责调研分析和论文修改;邹华负责论文指导和修改
[1] |
苏旭. 中国放射卫生进展报告(1949—2008)[M]. 北京: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1. Su X. The report of radiological health progress in China (1949-2008)[M]. Beijing: China Atomic Energy Press, 2011. |
[2] |
曹建彪, 冒煦, 刘青杰, 等. 放射卫生工作"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发展展望[J]. 中国辐射卫生, 2021, 30(6): 659-664. Cao JB, Mao X, Liu QJ, et al. Review of radiation health work in the period of"13th Five-Year Plan"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period of"14th Five-Year Plan"[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1, 30(6): 659-664.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6.001 |
[3] |
姚竹, 贾天娇, 张伟. 2014—2018年全国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状况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1, 30(1): 85-90. Yao Z, Jia TJ, Zhang W. Status and analysis of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rovincial level radiological health techn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18[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1, 30(1): 85-90.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1.019 |
[4] |
姚竹, 贾天娇, 王昕, 等. 全国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3): 285-289. Yao Z, Jia TJ, Wang X, et 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apacity of provincial radiological health technical institutions nationwide[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6, 25(3): 285-289.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3.009 |
[5] |
赵尧贤, 吴寿明, 赵三虎, 等. 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工作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2): 167-168. Zhao YX, Wu SM, Zhao SH,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technology services in Zhejiang province[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6, 25(2): 167-168.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2.012 |
[6]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8043-201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GB/T 28043-2019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use in proficiency testing by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