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医务处, 北京 100730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Affairs,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 China
我国放射诊断设备的装机量大幅提升,约有20余万台设备分布于7.53余万家放射诊疗机构中[1]。人体各部位如胸部疾病的诊疗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模式带来变化,CT检查可辅助发现隐匿的病变[2],显著提高诊断效能,检查频次也出现明显增加,在所有放射检查中的占比可达53.2%[3]。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2018年报告中[4],全球CT检查占医疗照射总人次9.0%,但其对公众集体剂量的贡献在不断增加(UNSCEAR 2000年[5]、2008年[6]和2018年报告[4]中分别为34%、43%和52.5%)。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源,全球人均年剂量达到0.57 mSv[7]。Kalender[8]研究表明,CT检查虽然只占X射线检查总人次的7%,但在公众集体有效剂量中占60%。CT等检查频次呈逐年增加趋势,有必要对各类放射诊断检查尤其是CT检查的具体项目、频次、变化趋势、被检者人口统计学等信息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本研究通过分析近4年影像检查项目的分布与变化趋势,为放射诊断检查的临床适应证、放射诊断科室的科学管理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院内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2019—2022年某综合医院就诊和到放射科进行检查的患者。
2. 研究内容和方法:统计2019—2022年门急诊、住院患者人次数与在放射科行放射诊断检查人次数(调查数据中包括入学、就业等健康体检项目;不包括C形臂、碎石、介入、核医学、牙科等放射诊疗项目)。读取所有放射诊断检查项目信息中的患者来源(急诊、非急诊等)、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检查时间、检查部位、设备类型、医嘱项目等数据。统计CT、X射线摄影、床旁X射线摄影、骨密度、消化道造影、乳腺检查频次及其在所有放射诊断检查中的占比;统计急诊CT人次数及其在CT检查总频次中的占比;计算急诊CT检查人次数在急诊就诊人次数中的占比(急诊CT检查率);测算X射线检查项目人次及其各自占比。统计放射检查阳性率(信息来源于诊断医师诊断报告提交的“是否阳性”标记),数据均不包括体检项目,CT检查阳性率统计剔除入院筛查肺部CT,在非胸部X射线摄影阳性率统计中剔除了胸部项目。对患者性别和年龄等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医院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变化。
3. 统计学处理: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union all语句将多个工作表的数据连接后使用数据透视表进行分类统计。使用SPSS 22.0软件对放射诊断检查项目频次与门急诊、住院人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因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 0.05为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 设备与人员情况:2019年该调查医院共有CT设备5台,其中急诊2台;普通X射线摄影设备9台,其中急诊2台;床旁X射线摄影设备共5台;乳腺X射线摄影和骨密度设备各1台;数字胃肠设备2台。2020年11月起,增减设备后共有CT设备8台,其中急诊3台;普通X射线摄影设备12台,其中急诊2台;床旁X射线摄影设备共7台;其他设备数量不变。2019—2022年放射技师数量分别为38、39、44、49人。随着设备与人员的增加和门急诊住院人次数的变化,放射诊断检查频次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2. 门急诊住院人次数及放射检查频次:2019—2022年门急诊住院人次数累计10 842 229人次,放射诊断检查1 195 599人次。CT、急诊CT、检查频次逐年增加。CT占比分别为49.58%、63.40%、60.40 %、65.20%;急诊CT在CT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46.18%、52.10%、51.99%、52.76%;而X射线摄影占比分别为47.83%、34.29%、37.34%、33.04%;急诊CT检查率(在急诊人次数中的占比)分别为19.89%、31.07%、29.73%、31.34%。CT在放射诊断检查频次占比自2020年起月均超过60%,并于2022年达65.2%,较2019年的49.58%有较大提升,X射线摄影检查占比有所下降(表 1)。胸部CT 2020—2022年较2019年增幅较大,胸部X射线摄影2020—2022年较2019年有所下降(表 2)。
![]() |
表 1 门急诊住院人次数及放射诊断检查频次 Table 1 The numbers of the patients from outpatient, emergency and inpatient and the frequency of diagnostic radiography examinations |
![]() |
表 2 X射线摄影和CT检查各部位检查频次 Table 2 The frequency of each item of the X-ray radiography and CT examinations |
3. 放射诊断检查人次数与门急诊、住院人数的相关性:急诊CT和急诊胸部CT检查频次与急诊就诊人次数具有相关性(r=0.627、0.605,P < 0.05),非急诊CT检查频次与门诊、住院人次数有相关性(r=0.608、0.662,P < 0.05,表 3)。
![]() |
表 3 门急诊、住院人数与放射诊断检查人次数的相关性 Table 3 The correlation of the numbers of the outpatients with emergency patients, inpatients and the radiology examinations |
4. 放射诊断检查阳性率:CT检查阳性率除2021年最低为79.95%外均高于80%;X射线摄影检查阳性率除2021年为最高52.04%外均低于50%,剔除包含入院筛查的胸部项目后阳性率均高于70%。2019—2022年CT和X射线摄影检查阳性率见表 4。
![]() |
表 4 2019—2022年放射诊断检查阳性率(%) Table 4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diagnostic radiology examinations from 2019 to 2022(%) |
5. 普通X射线摄影、CT检查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趋势:2019—2022年X射线摄影和CT检查80%集中在20~74岁之间。整体X射线摄影年龄50~84岁女多于男,其他年龄段男多于女;CT检查摄影年龄60~84岁女多于男,其他年龄段男多于女;颅脑CT年龄60~89岁女多于男,其他年龄段男多于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年龄55岁以下女多于男,55以上年龄段男多于女。详见图 1~4。
![]() |
图 1 X射线摄影检查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分布趋势 Figure 1 The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undergone X-ray radiography examinations |
![]() |
图 2 CT检查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分布趋势 Figure 2 The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undergone CT examinations |
![]() |
图 3 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分布趋势 Figure 3 The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undergone coronary artery CTA examinations |
![]() |
图 4 颅脑CT检查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分布趋势 Figure 4 The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undergone brain CT examinations |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和我国放射诊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放射诊疗的频次越来越高[9]。在临床放射实践中,被检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多项目、多频次的放射诊断检查,尤其是CT检查,可能会导致累积辐射剂量较高,有必要对放射诊断检查频次进行统计和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尤其是重复检查。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开展近10亿人次的放射诊疗实践,为疾病诊疗提供影像学支持的同时,对公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电离辐射风险,工作量的增加也可能导致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异常,放射工作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除2020年门急诊住院人数降低且放射检查率较高外,其他年份保持相对稳定,急诊CT检查率后3年显著增加。放射诊断检查频次2020年较2019年有所下降,但2021—2022年CT占比均超过60%,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总门急诊住院人次数均有下降,与此同时普通X射线摄影降幅较大,但CT检查总数增加,其中急诊CT和胸部CT数量明显增加,普通X射线摄影与CT变化趋势相反,临床需求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优势,另外在设备和工作人员增加的联合作用下,后3年CT检查明显增加。一次胸部正位X射线摄影典型剂量约为0.02 mSv,而一次胸部CT扫描的剂量约在5~8 mSv,使用低剂量技术也显著高于X射线摄影检查的辐射剂量,增加了医疗照射所致集体剂量。因此,CT检查正当性的判断应引起重视,放射检查相关医务人员应尽可能使用受检者已有的诊断信息,在不必要行CT检查时尽量选择无辐射或辐射剂量较小的检查,既往CT检查能够提供必要信息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12]。
放射诊断检查的人次数多,检查设备类型多,检查项目多,检查室和操作人员多,患者年龄和体型也不同,应当对放射检查频次和辐射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采取应对措施,使用个性化的扫描方案,以尽可能降低过高剂量及其辐射危险的发生概率[10]。CT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邢路静等[13]的研究显示,部分早期肺部感染患者CT检查表现为淡薄磨玻璃密度影的阳性征象早于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在炎性病变的病程演变评估中CT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苏垠平等[14]调研的东南沿海地区某三级医院儿童CT检查调查中的CT阳性检出率51%,其中胸部CT阳性率为78.1%;本研究结果显示,X射线摄影胸部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脊柱四肢骨关节占比增加;CT检查胸部、脊柱骨关节占比明显增加,其他项目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中,阳性率的统计已排除体检项目,CT检查阳性率统计时剔除了入院筛查项目,在80%左右,高于普通X射线摄影检查;普通X射线摄影检查中剔除了胸部项目阳性率,保持在70%左右,均有一定的优化空间。阳性检出率是对放射检查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临床中需要合理地应用放射检查,以尽可能减少被检者不必要的医疗照射及经济负担。用于筛查目的入院CT和在体检中开展CT检查仍需遵循相关要求,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方可使用。同时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应熟知CT检查应用于不同部位和疾病适应证。
肖虹等[3]研究上海市金山区17家医疗机构放射学影像检查人群46~64岁和≥65岁年龄组占金山区医疗机构放射学影像检查总检查人次数的比例最大,分别达37.5%和27.2%。本研究X射线摄影和CT检查80%集中在20 ~ 74岁之间;有较显著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整体趋势X射线摄影年龄50 ~ 84岁、CT检查摄影年龄60 ~ 84岁女多于男,其他年龄段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颅脑CT年龄60 ~ 89岁女多于男,冠状动脉CTA检查年龄55岁以下女多于男,其他年龄段男多于女。婴幼儿、儿童和老年患者放射检查数量不容小觑,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未成年患者放射检查相关利益者认知水平并充分考虑辐射风险,最新研究从多国队列中收集来的接受CT检查的超94万名参与者(< 22岁)数据显示,CT剂量的累积与所有的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每增加100mGy的辐射剂量,罹患全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升高96%;即使在低剂量(10~15mGy)的情况下,依然会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15]。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老年患者的保护,有文献报道男性和女性0 ~ 9岁和50岁以上被检者的红骨髓年龄相关权重因子均大于10 ~ 49岁各年龄段[16]。本研究结果显示,床旁X射线摄影、急诊CT和胸部CT检查频次均与急诊就诊人次数具有相关性;非急诊CT检查频次与门诊、住院人次数有相关性。这与牛亚婷等[17]研究的医疗照射频度与门急诊人次、放射诊疗设备数量、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之间存在大的相关性的结果具有一致性。通过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水平的调查研究,掌握X射线诊断的基本情况及其应用频次与分布,为X射线诊断应用的监督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对进一步做好医用辐射应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18]。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C形臂、碎石、介入、核医学、牙科等放射诊疗项目尚未纳入,有待进一步研究。未对不同类型检查、不同检查项目的受检者辐射剂量进行估算,将在进一步研究中增加相应内容。
总之,应及时统计分析放射检查频次等信息,探寻放射检查项目和患者的分布规律,为放射检查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放射检查尤其是CT检查频次显著增加,对疾病的诊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重视CT检查的正当性判断,在放射实践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特殊人群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张永县负责数据收集、统计、文献整理和论文撰写;牛延涛、鲜军舫负责研究设计、论文修改与审核;康天良、郭森林负责数据分析;刘云福、刘丹丹、虞滨滨负责检查数据收集与处理;许丽萍、徐琳负责临床数据收集与整理
[1] |
刘青杰, 孙全富. 放射卫生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2, 42(10): 731-737. Liu QJ, Sun QF. Prospective of scientific questions and key techniques in radiological health[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2, 42(10): 731-737. DOI:10.3760/cma.j.cn112271-20220810-00324 |
[2] |
Chen G, Wu D, Guo W, et al.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of severe and moderat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J]. J Clin Invest, 2020, 130(5): 2620-2629. DOI:10.1172/JCI137244 |
[3] |
肖虹, 高林峰, 姚杰, 等. 基于卫生健康信息平台的上海市金山区放射学影像检查现状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2, 42(5): 379-384. Xiao H, Gao LF, Yao J.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s in Jin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based on the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2, 42(5): 379-384. DOI:10.3760/cma.j.cn112271-20210910-00375 |
[4]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18 report. Evalution of medical exposures to ionizing radiation[R]. New York: UNSCEAR, 2018.
|
[5]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00 report vol. Ⅰ.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annex D: Medical radiation exposures[R]. New York: UNSCEAR, 2000.
|
[6]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08 report.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R]. New York: UNSCEAR, 2010.
|
[7]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20/2021 report volume Ⅰ: report to the general assembly[R].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22.
|
[8] |
Kalender WA. Dose i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J]. Phys Med Biol, 2014, 59(3): R129-150. DOI:10.1088/0031-9155/59/3/R129 |
[9] |
袁西霞, 田宗梅, 王雅颀, 等. 医疗照射频次自动统计软件开发与试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2, 42(4): 303-308. Yuan XX, Tian ZM, Wang YQ,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new software for automatic acquisition of radiodiagnostic medical procedure frequency[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2, 42(4): 303-308. DOI:10.3760/cma.j.cn112271-20211207-00473 |
[10] |
牛延涛, 张永县, 卓维海, 等. 加强放射诊断辐射剂量管理的必要性及应对策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3, 43(4): 241-247. Niu YT, Zhang YX, Zhuo WH, et al. The necess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radiation dose management in diagnostic radiology[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3, 43(4): 241-247. DOI:10.3760/cma.j.cn112271-20221205-00469 |
[11] |
张品华, 苏垠平, 李小亮, 等. 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数据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 41(9): 695-699. Zhang PH, Su YP, Li XL, et al. Analysis of abnormal dose values from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for radiation worker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in 2020[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1, 41(9): 695-69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1.09.010 |
[12] |
徐辉, 孙全富, 岳保荣,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CT检查正当性的探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 41(5): 400. Xu H, Sun QF, Yue BR,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legitimacy of CT examination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J]. China J Radiol Med Prot, 2021, 41(5): 400-40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1.05.101 |
[13] |
邢路静, 张瑞芳, 柴亚如. CT与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及病程演变的对比分析[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 44(10): 610-615. Xing LJ, Zhang RF, Chai YR. Assessment of CT findings and nucleic acid test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 disease course of COVID-19: a comparative study[J]. Int J Radiat Med Nucl Med, 2020, 44(10): 610-615. DOI:10.3760/cma.j.cn121381-202007038-00087 |
[14] |
苏垠平, 陈俊波, 肖国兵, 等. 基于医院放射科信息系统的儿童CT检查频次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 34(1): 41-44. Su YP, Chen JB, Xiao GB, et al. Investigation of CT scan frequency in children based on RIS in a hospital[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4, 34(1): 41-4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01.011 |
[15] |
Bosch de Basea Gomez M, Thierry-Chef I, Harbron R, et al. Risk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from CT radiation exposure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Nat Med (2023)[J]. DOI: 10.1038/s41591-023-02620-0.
|
[16] |
何刘胜. 人群辐射防护中年龄相关因子研究进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0, 10(2): 130-135. He LS. Research progress of age-related factors in population radiation protection[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1990, 10(2): 130-135.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0.02.123 |
[17] |
牛亚婷, 苏垠平, 梁婧, 等. 全国医疗照射频度估算方法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 39(5): 325-330. Niu YT, Su YP, Liang J, et al. Study on estimation of medical exposure frequency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9, 39(5): 325-33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9.05.002 |
[18] |
梁婧, 张庆召, 朱卫国, 等. 2016年我国X射线诊断频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 39(5): 321-324. Liang J, Zhang QZ, Zhu WG,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urvey on diagnostic medical X-ray frequency in 2016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9, 39(5): 321-32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9.0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