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DRLs)是用于评估在常规条件下,某种特定检查程序中辐射剂量是否过高或过低[1]。淮安市2020年CT检查应用频率达到239.82人次/千人口,占全部放射诊疗频次的40%[2],远超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2008年报告中Ⅰ类医疗保健水平国家CT检查占全部检查的7.9%[3]。尤其是乡镇卫生院近年来纷纷扩项CT诊断服务能力,可能导致公众的剂量负担增加。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淮安市CT所致剂量水平,估算CT检查所致公众剂量负担,探讨本地区的诊断参考水平。分析影响剂量水平的因素,为降低辐射剂量提供干预方案,实现患者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资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截至2020年底,淮安市开展CT诊断服务的医疗机构64家,共85台CT。根据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淮安市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的性质、类型和等级,选择45台CT调查成人受检者剂量,县区覆盖率100%。设备品牌包括美国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航卫通用电气、日本佳能、沈阳东软、深圳安科、德国西门子、上海联影、辽宁开影医疗、重庆明峰。
2. 调查方法和内容:收集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单位名称、类型和等级)、CT设备信息(生产商、设备型号和安装时间)。通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和放射科信息系统(RIS)每台设备随机调取各种部位的20例成人受检者(18~70岁)CT数据,男女比例占比基本一致。记录受检者年龄、扫描参数(管电压、曝光量、层厚、准直宽度、扫描长度和螺距因子)、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本次调查仅采集头部、胸部、腹部和腰椎4个部位,多部位检查不纳入调查范围,检查数不足则不做强制要求。
3. 有效剂量计算方法:有效剂量计算公式[4]:
$ E = {C_{{\rm{E}}, {\rm{CT}}}} \cdot {P_{{\rm{KL}}, {\rm{CT}}}} $ | (1) |
式中,E为有效剂量,mSv;CE, CT为CT扫描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转换系数[4],头部、胸部、腹部和腰椎的取值分别为0.002、0.014、0.015、0.015,mSv/(mGy·cm);PKL, CT为CT扫描的空气比释动能长度乘积,mGy·cm。
集体有效剂量估算:有效剂量与不同检查类型的扫描人次数的乘积之和,计算公式为:
$ {C_{\rm{E}}} = \sum\limits_i {{E_i}} \cdot {f_i} $ | (2) |
式中,CE为CT检查致集体有效剂量,人·mSv;i为CT的不同检查部位;Ei 为受检者不同部位检查估算的单次有效剂量,mSv;fi为对应部位的检查频次,计算公式为:
$ {f_i} = F \cdot {\beta _i} $ | (3) |
式中,F为全市CT检查应用频次,引用2020年普查数据[2],取值1 182 939人次;βi为各检查部位的占比,引用2017年抽样调查数据[5],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取值分别为28.9%、21.6%、12.4%、8.4%。
4. 质量控制措施: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表,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启动项目,培训现场调查人员,统计填报口径。被调查CT设备须依据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且合格。现场调查时对系统信息采集界面进行拍照保存,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和调查表审核,指导现场调查人员开展工作,对调查表的逻辑错误或遗漏处进行反馈改正。
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对检查部位、扫描参数、辐射剂量进行描述性统计。CT扫描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CTDIvol和DLP的可能达到水平(AD)用第50百分位数表示,诊断参考水平(DRL)用第75百分位数表示。偏态分布资料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以上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包括45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6家、二级10家、一级及以下29家。共调查45台CT,按照设备品牌分类,美国通用电气14台、荷兰飞利浦7台、航卫通用电气3台、日本佳能1台、沈阳东软7台、深圳安科1台、德国西门子7台、上海联影3台、辽宁开影医疗1台、重庆明峰1台。共收集3 483例受检者剂量信息,其中头部、胸部、腹部和腰椎检查分别为890、890、846和857例。
2. CT扫描参数分析:成人受检者不同检查部位使用的管电压基本一致,但是腰椎的管电压下限较高。由于个体差异和检查部位不同,曝光量范围差异较大,其中头部高于其他部位,达到244 mAs,腰椎的变化范围最大,最高可达850 mAs,胸部的曝光量最小,仅为133 mAs,变化范围也最小。不同检查部位的螺距因子范围和均数基本一致。胸部和腹部的扫描长度均>300 mm,头部的扫描长度范围最小(表 1)。
![]() |
表 1 淮安市成年受检者CT检查主要扫描参数 Table 1 Main parameters of CT examinations of adults in Huai′an city |
3. CTDIvol和DLP分析:CT设备和受检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不同检查部位辐射剂量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不同检查部位的CTDIvol和DLP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头部、胸部、腹部和腰椎的CTDIvol的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63.0、12.4、20.0、24.0 mGy;DLP的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858.6、416.0、620.7、559.2 mGy·cm,见表 2。可以看出,头部的CTDIvol最大,胸部最小,与DLP结果一致。与江苏省的第75百分位数[6]、卫生推荐标准[1]以及美国放射学学会(ACR)[7]、意大利[8]、英国[9]、日本[10]、加拿大[11]等国际研究得到的诊断参考水平进行比较,可见不同国家或地区CT检查的辐射剂量存在差异,见表 3。淮安市头部CT检查辐射剂量远低于日本、加拿大,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基本一致,胸部和腹部辐射剂量低于上述国家或地区,腰椎辐射剂量低于意大利,整体而言,与我国卫生行业推荐的诊断参考水平基本一致。
![]() |
表 2 淮安市成人CT检查的CTDIvol、DLP分布 Table 2 CTDIvol and DLP of CT examinations of pediatric and adults in Huai′an city |
![]() |
表 3 国内和国际诊断参考水平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RLs |
4. 不同性别的辐射剂量表征量分布:以CTDIvol的第75百分位数来看,男性和女性之间辐射剂量表征量基本一致。以DLP的第75百分位数分析,男性4个部位的辐射剂量表征量均高于女性,其中胸部和腹部分别是女性的1.31和1.13倍,头部和腰椎之间相差不大,可能是因为男性的胸部和腹部的检查扫描长度大于女性(表 4)。
![]() |
表 4 淮安市成人不同性别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表征量分布 Table 4 P50 and P75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genders in Huai′an city |
5.有效剂量估算分析:以DLP的第75百分位数作为剂量参考值计算,成人受检者单次接受腹部、腰椎、胸部和头部CT检查的有效剂量分别约为9.31、8.39、5.82和1.80 mSv,上述CT检查致集体有效剂量为4 258.30人·Sv(表 5)。
![]() |
表 5 淮安市成人CT检查致受检者有效剂量 Table 5 Effective dose to adults from CT examinations in Huai′an city |
6. CT役龄对辐射剂量的影响:设备役龄为设备的使用时间,本次调查中役龄为设备安装日期至2021年12月31日。比较不同检查部位的CTDIvol和DLP的第75百分位数,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以DLP的第75百分位数分析结果列于表 6,CT设备以5年役龄作为分界,胸部和腰椎的辐射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36 095、42 408,P < 0.05);役龄超过10年,头部和腹部的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 326、7 859,P < 0.05)。
![]() |
表 6 淮安市不同役龄设备的辐射剂量表征量分布 Table 6 P50 and P75 distribution for different service years of CT scaners in Huai′an city |
7. 不同等级医院的辐射剂量比较:将CT按照医院级别分组,使用Kruskal-Wallis方法检验不同级别医院的CTDIvol和DLP的第75百分位数。结果显示,以DLP的第75百分位数分析,不同等级医院的CT在头部、胸部、腹部、腰椎的辐射剂量表征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14.28、17.85、97.18、138.94,P < 0.05),但是不同部位的剂量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以DLP的第75百分位数作为剂量参考值分析,三级医院的头部剂量高于其他级别医院,二级医院的腹部剂量远高于三级和一级医院,一级医院的腰椎剂量远高于三级和二级医院(表 7)。
![]() |
表 7 淮安市不同等级医院的CT诊断参考水平分布 Table 7 P50 and P75 distribution of CT dianostic reference level in different grade hospitals in Huai′an city |
讨论
通过前期的放射诊疗资源摸底调查[2],本次调查县区覆盖率100%,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的性质、类型和等级,选择45台CT设备,基本涵盖全市所有的CT品牌,基本可代表本地CT诊断参考水平。由于头部、胸部、腹部和腰椎的检查频次占全部CT检查部位的71.3%[5],因此仅对上述主要部位开展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曝光量和管电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差异和检查部位不同,虽然腰椎的管电压范围下限较高,但是平均值与其他部位基本一致。胸部和腹部的扫描长度相同,远高于头颅和腰椎。头颅的曝光量分别是胸部、腹部的1.83、1.44倍。
结果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CTDIvol和DLP均存在差异。以DLP的75%分位数作为剂量参量比较,从国际视角来看,日本头部辐射剂量最高[10],中国最低,相差1.57倍;加拿大胸部剂量最高[11],美国最低,相差1.38倍[7];意大利腹部剂量最高[8],是英国的1.23倍[9];仅中国[1]和意大利[8]发布腰椎诊断参考水平,相差1.53倍。国内来说,淮安市头部和腰椎的DLP高于江苏省[6],整体均低于卫生标准推荐值[1],但是头部CTDIvol高于卫生标准,可能是由于扫描长度低于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调查数据,因此DLP仍低于卫生标准,建议从CT的扫描参数入手,通过提高螺距因子或者降低曝光量,从而降低头部的CTDIvol。
有效剂量是基于群体用于辐射防护的量,并不能用于流行病学评价或人类照射的回顾性风险评估,仅能用于全市公众剂量负担的评估[12]。淮安市单次CT检查致有效剂量略高于苏州市[13]和上海市[14],小于英国的研究(头2 mSv,胸8 mSv,腹部10 mSv)[15]。集体有效剂量仅为苏州市[13]的44.4%,说明CT检查致受检者集体剂量与经济较发达地市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CT设备会有一定的使用年限。结果表明,头部、胸部、腰椎的辐射剂量在CT役龄5或10年开始出现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水平并没有出现一致性的变化趋势。抛开图像质量谈辐射剂量无异于舍本逐末,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本研究建议根据每年定期的状态检测,分析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变化趋势。同时评估第50百分位数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若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则可逐渐减低辐射剂量。加强老设备维护保养,对于设备购置经费较少的一级医院保持CT诊断服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分析发现,不同等级医院的CT剂量水平存在差异,可能与CT技师的专业水平有关,临床医师和CT技师在CT扫描参数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和差异性。牛亚婷[16]调查发现,等级越高医院的CT技师对于诊断参考水平的使用率越高,专科医院和三级医院CT技师接受培训的比例更高。本研究观察到,虽然一级医疗机构逐步开展CT诊断服务,但是CT放射技师通常是原从事拍片的工作人员兼职,对于辐射剂量的认知较差,有必要通过相关手段提高CT技师对诊断参考水平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17]。有助其针对性的优化扫描参数,达到剂量水平与影像质量相匹配的目的。
本次调查不足之处包括:①没有覆盖全市开展CT诊断服务的医疗机构,只调查全市一半的CT设备,因此剂量水平与实际诊断参考水平存在差异。②有效剂量计算采用经验公式,未考虑CT设备自身特性,同时并未调查所有类型的CT检查,头、胸、腹、腰椎仅占全部CT检查类型的71.3%,因此低估了淮安市实际的公众剂量负担。③未分析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单次扫描辐射剂量的影响。④未调查体型等数据,因此未开展个体差异的分析,仅粗略地比较了性别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整体来说,男性的辐射剂量高于女性。
ICRP第135号出版物[12]建议至少每3~5年修订1次DRL。本次调查为探讨和更新本地诊断参考水平提供基础数据。
利益冲突 无
志谢 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有关医疗机构,在本次调查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作者贡献声明 霍彬彬负责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徐志勇负责方案实施、培训;何冬冬负责方案实施、数据分析;陈晓敏指导论文修改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WS/T 637-2018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S/T 637-2018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for adults i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8. |
[2] |
霍彬彬, 徐志勇, 陈晓敏. 淮安市2020年放射诊疗资源应用现状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 41(7): 509-513. Huo BB, Xu ZY, Chen XM. Current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diagnosis and radiotherapy resources in Huai'an city in 2020[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1, 41(7): 509-51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1.07.006 |
[3]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08 Report: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R]. New York: UNSCEAR, 2010. DOI: 10.18356/CB7B6E26-EN.
|
[4]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GB/T 16137-2021 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16137-2021 Methods for estimation of examinee's organ doses in X-ray diagnosi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21. |
[5] |
霍彬彬, 过晓阳, 徐志勇, 等. 淮安市2017年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0, 40(10): 765-769. Huo BB, Guo XY, Xu ZY,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estimation of medical X-ray diagnostic examination frequency in Huai'an city in 2017[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0, 40(10): 765-76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0.10.006 |
[6] |
杜翔, 徐小三, 杨春勇, 等. 江苏省CT扫描检查中受检者剂量调查与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 2021, 32(3): 290-292, 295. Du X, Xu XS, Yang CY,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adiation dose levels of patients in CT scanning in Jiangsu province[J]. Jiangsu J Prev Med, 2021, 32(3): 290-292, 295. DOI:10.13668/j.issn.1006-9070.2021.03.010 |
[7] |
Kanal KM, Butler PF, Sengupta D, et al. US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and achievable doses for 10 adult CT examinations[J]. Radiology, 2017, 284(1): 120-133. DOI:10.1148/radiol.2017161911 |
[8] |
Palorini F, Origgi D, Granata C, et al. Adult exposures from MDCT including multiphase studies: first Italian nationwide survey[J]. Eur Radiol, 2014, 24(2): 469-483. DOI:10.1007/s00330-013-3031-7 |
[9] |
Shrimpton PC, Hillier MC, Meeson S, et al. Doses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 (CT) examinations in the UK-2011 review[M]. London: Public Health England, 2014.
|
[10] |
Makoto H. National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in Japan (2020)-Japan DRLs 2020[R]. Tokyo: Japan Network for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on Medical Exposure (J-RIME), 2020.
|
[11] |
Health Canada. Canadian computed tomography survey-national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R]. Ottawa: Health Canada, 2016.
|
[12]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Publication 135.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in medical imaging[R]. Oxford: Pergamon Press, 2017.
|
[13] |
许哲, 宋彬, 张殷, 等. 苏州市数字X射线摄影和CT医疗照射所致公众剂量负担的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 39(12): 940-945. Xu Z, Song B, Zhang Y, et al. Study on public dose burden in Suzhou from medical exposure in X-ray digital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9, 39(12): 940-945.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9.12.012 |
[14] |
高林峰, 郑钧正, 卓维海, 等. 医用X射线CT主要检查类型所致成年受检者剂量研究[J]. 辐射防护, 2013, 33(2): 74-81. Gao LF, Zheng JZ, Zhuo WH, et al. Research on the radiation doses to adults receiving from main types of medical X-ray CT examinations[J]. Radiat Prot, 2013, 33(2): 74-81. |
[15] |
Shrimpton PC, Hillier MC, Lewis MA, et al. National survey of doses from CT in the UK: 2003[J]. Br J Radiol, 2006, 79: 968-980. DOI:10.1259/bjr/93277434 |
[16] |
牛亚婷. 部分医院CT技师辐射认知水平与干预方法探索及儿童CT剂量调查[D].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DOI: 10.27511/d.cnki.gzyyy.2020.000082. Niu YT. The explor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CT radiographers in some hospitals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children's CT dose[D]. Beijing: Chin Cent Dis Control Prev, 2020. DOI: 10.27511/d.cnki.gzyyy.2020.000082. |
[17] |
Hobbs JB, Goldstein N, Lind KE, et al. Physician knowledge of radiation exposure and risk in medical imaging[J]. J Am Coll Radiol, 2018, 15(1): 34-43. DOI:10.1016/j.jacr.2017.08.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