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白玉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5日13:15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白玉书教授1936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参加工作,1966年2月调入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工作。1986年起先后担任所第一研究室、放射损伤研究室主任,1992年11月被评为研究员,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12月退休。
白玉书教授长期从事辐射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国内生物剂量估算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国家级放射卫生监督员,国家职业病鉴定委员会放射病诊断组成员,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核学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早期从事放射血液学研究,后主要从事放射生物剂量学的研究。在1992年山西忻州60Co源辐射事故发生后,白玉书教授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确定了事故原因为放射源照射,为寻找放射源、避免放射源危害人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玉书教授作为标准第一起草人,主持制修订的国家标准《GB/T 28236-2011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方法》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187-1999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方法》,仍是国内现行有效的生物剂量估算的标准方法。“分次照射细胞遗传学研究”于1991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在“我国核试验场下风向酒泉地区居民受照剂量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和“我国历次核试验中过量受照人员远期辐射效应研究”两项科研工作中,分别获得1992年和1993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参与的“辐射剂量估算与急性放射病临床研究”1989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白玉书教授曾任《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1981-2005年,白玉书教授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白玉书教授的逝世,是放射医学界的重大损失。
我们深切缅怀白玉书教授!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