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 北京 100853
2.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核医学物理是核医学及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核医学技术的发展,核医学物理师已成为核医学领域必备人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等国际组织均提出核医学物理师的作用、职责及配置[1-2]。在我国,尽管目前还没有医学物理师的职称系列,但是核医学行业一直对核医学物理师有较强的需求。本文调研并论述国内外对核医学物理师的作用、职责与配置的要求,为我国核医学物理师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核医学物理学与核医学物理师医学物理学是把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新兴交叉学科。医学物理学可以分为6个分支:肿瘤放射物理学、医学影像物理学、核医学物理学、医学保健物理(包括医学辐射防护)学、非电离辐射医学物理学、生理测量学[3]。核医学物理学是医学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物理师为受过医学物理原理和技术教育及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医学物理师在临床、学院或研究机构任职,在“IOMP第1号政策声明(2010年6月17日)医学物理师作用和职责”中对在临床机构中的医学物理师提出了所需接受教育及其认证的要求。医学物理师最低的学位要求为硕士学位,并且至少有两年的临床能力培训。IAEA针对核医学物理师、放射肿瘤物理师及放射诊断物理师也发布了临床培训的要求[4-6]。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医学物理师”职业正式纳入WHO医疗卫生职业国际分类标准,并提供详尽的资料供全世界各国效仿和学习。
二、我国的核医学物理师作为IOMP的成员,各个国家均有医学物理学会。我国的医学物理学术团体组织成立于1981年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并且在1986年经相关部门批准以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的名义加入了IOMP[7]。核医学物理作为其下的一个分支,成立于2015年。
核医学物理师是医学物理师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医学物理师有专门的职称系列及培训认证系统,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岗位。目前我国还没有医学物理师职称系列,也没有对医学物理师的统一要求及认证系统。医学物理师晋升无路,严重的影响了医学物理师队伍的发展。但是核医学物理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是医疗机构及其政府监管部门的共识。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核医学诞生起,核医学物理师在核医学中就承担着重要角色,我国第一代核医学物理师陈盛祖教授在引进推广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方面做出重要贡献[8]。在我国放射防护与安全的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也指出了核医学物理师的作用。2003年,由我国4个部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开展换发《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3]199号)中给出了“核发《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验收标准”,明确规定申请3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核医学科应配备“具有掌握核物理或辐射计量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申请4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核医学科应配备“具有核物理或生物物理学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核物理或辐射剂量学专业技术人员”。从2007年始,核医学专业领域已开始举办针对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的核医学物理师证的考试,考试合格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与中华医学会共同颁发证书。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中给出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明确规定核医学科配置PET/MR设备,高级职称的物理人员应不少于1名。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的通知”中也要求,核医学科配置PET/CT至少要具有物理师1名。2021年3月25日我国8个部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工二司[2021]309号),在第4部分明确指出“建立医学物理师培训体系,出台医学物理方向职称体系制度”。2021年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发布了“关于协商协助开展医学物理专业人员调研的函”(卫国交便函【2021】364号),文中指出,医学物理是现代医学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医学物理师在保证质量和安全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核医学物理师国际组织规定的作用与职责医学物理师的作用和职责可体现在临床服务(包括技术和辐射安全方面)、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IOMP第1号政策声明医学物理师作用和职责”中对医学物理师的作用和职责归纳为9个方面:建立、执行和监督辐射防护和辐射安全项目;辐射测量;建立、执行和监督质量保证项目;优化诊断和治疗规程中的物理因素;试运行和监督复杂或新临床规程的执行;设备的技术规范说明及安装设计;设备的验收和试运行;设备维护保养的技术监督;研究和教学。
IAEA对核医学物理师的作用和职责也有专门的描述[1]:①核医学辐射安全与防护。②设备采购、使用规范、验收和质量控制。③设备维护管理。④信息化管理与支持。⑤临床诊疗项目的开发和验证, 包括诊疗中的定量,与临床人员合作开发新的诊疗技术,新技术验证推广。⑥监督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剂量及使用。⑦管理,包括制度的制定、记录保存,与其他专业人员及供应商的沟通,场地设施、设备和操作规程的规划等。⑧教学与研究。
四、核医学质量与安全的保障质量控制与放射防护是保证核医学质量与安全的必备手段,也是核医学物理师最基本的两项职责。在我国核医学设备的质量控制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已越来越得到业界及监管部门的重视,2019年及2020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相继发布了设备质量控制及核医学防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WS 523—2019及GBZ 120—2020)[9-10], 在这两个标准中规定了SPECT设备质量控制的要求及核医学放射防护的要求。在WS 523—2019中,要求SPECT设备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检测及状态检测,医疗机构要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核医学物理师应负责稳定性检测的要求。对PE/CT的质量控制,尽管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强制性标准没有发布,但是,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006年,卫生部令第46号),也要进行验收检测、状态及检测稳定性检测,其中稳定性检测可按照PET/CT厂家的要求进行。在GBZ 120—2020中,规定了核医学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及患者的放射防护要求,其中场所的布局规划设计、防护屏蔽的计算及人员内照射剂量的估算均为核医学物理师的职责。
核医学物理师能评估各核医学种设备的使用及放射防护情况,判定其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并制定本科室的各种制度及操作规范,还可以将合理的、规范的、成熟的制定及操作规范上升到标准。
五、核医学发展的必备力量近年来,核医学成像设备与新技术发展迅速,PET的探测器已进入硅光电倍增管(SiPM)时代,飞行时间(TOF)分辨率已达到214 ps, 轴向视野越来越大,重建算法拥有了各种校正及降噪功能;SPECT技术也进入到了定量时代。这些新技术在诊断上体现的评估,是核医学物理师的职责。而图像分析、特征值的提取及影像组学的研究等也均有赖于核医学物理师。核医学物理师还承担着将核医学临床需求转化为成像设备改进的技术需求并将新诊断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的重任。在核医学新药的开发和使用中核医学物理师还负责估算药物在体内各器官的内照射剂量。
六、核医学物理师的配置数量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多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核医学物理师加工程师的数量只占核医学全体人员的1.5%~2.5%[11-12],说明许多核医学科并未配备核医学物理师,物理师的职责由技师、医师或护士承担。IAEA的15号人类健康报告给出了诊断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中医学物理人员的配置方案[2]。
考虑核医学诊疗中的各种因素,计算医学物理师的总量NMP,NMP由下列公式计算:
$ {N_{MP}} = {N_{sum}}\varepsilon = \left[ {\sum\limits_{x = 1}^6 {{N_x}} } \right]\varepsilon $ | (1) |
式中,N1到N6是设备、患者、放射防护、服务、培训、学术教学与研究等6种因素中各因素所需的全职等效(full time equivalent,FTE)医学物理师的数量。ε为规模效率补偿因子。
$ {N_x} = \sum\limits_i {{w_i}} {n_i} $ | (2) |
式中,wi为每个输入参数的相关权重因子;ni为相关的输入参数。
输入参数包括:各种核医学设备数量;每年进行各种诊疗的患者数;每年的怀孕患者数或可能的皮肤剂量反应患者数量;医学物理学服务的部门;需要职业照射监测的工作人员数量;每年的设备采购和安装设备数量;每个物理师每年需要持续职业发展(CPD)小时数;每年培训的小时数;在职的医学物理师数量。
IAEA的15号人类健康报告给出了各种输入参数下的相关权重因子,按照具体核医学科的输入参数值及其对应的权重因子,可以计算出该核医学科需要多少名全职物理师。其中没有包括学术教学及科研的需求,视学术教学及科研的具体需求决定其数量。
综上所述,核医学物理师队伍不仅是保证核医学质量与安全的保障,也是核医学发展的必备力量,核医学科配备核医学物理师的数量应根据科室规模、设备数量、诊疗例数及教学及科研需求等因素计算获得。
[1]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Nuclear medicine resources manual[M]. Vienna: IAEA, 2006.
|
[2]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Physics staffing needs in diagnostic imaging and radionuclide therapy: an activity based approach. IAEA Human Health Reports No. 15[R]. Vienna: IAEA, 2018.
|
[3] |
蔡雪竹, 杜一平. 论美国医学物理师培养机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3, 30(2): 4070-4075. Cai XZ, Du YP. American medical physicist's cultivation system[J]. Chin J Med Phys, 2013, 30(2): 4070-4075. DOI:10.3969/j.issn.1005-202X.2013.02.026 |
[4]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linical training of medical physicists specializing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IAEA-TCS-47[S]. Vienna: IAEA, 2010.
|
[5]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linical training of medical physicists specializing in radiation oncology physics. IAEA-TCS-37[S]. Vienna: IAEA, 2009.
|
[6]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Clinical training of medical physicists specializing in nuclear medicine, IAEA-TCS-37[S]. Vienna: IAEA, 2011.
|
[7] |
袁红敏, 姜岐山, 李小方, 等. 全面提高医疗机构质量必须加速建立医学物理师制度[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 29(3): 3455-3462. Yuan HM, Jiang QS, Li XF, et 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a medical institutions, China should be speeded up medical physicists system construction[J]. Chin J Med Phys, 2012, 29(3): 3455-3462. DOI:10.3969/j.issn.1005-202X.2012.03.031 |
[8] |
陈盛祖. 发射计算断层扫描原理及其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 1986, 8(4): 318-319. Chen SZ. The principl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CT[J]. Chin J Oncol, 1986, 8(4): 318-319. |
[9]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伽玛照相机、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523-2019[S]. 北京: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01-25.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gamma cameras and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 WS523-2019[S]. Beijing: National Health Commision, PRC, 2019-01-25. |
[10]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GBZ 120-2010[S]. 北京: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10-26.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quirement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nuclear medicine: GBZ 120-2010[S]. Beijing: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PRC, 2020-10-26. |
[11] |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2016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6, 36(5): 357-362. Chines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 A brief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survey of nuclear medicine in 2016[J]. Chin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16, 36(5): 479-480.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6.05.024 |
[12] |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2020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 40(12): 747-749. Chines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 A brief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survey of nuclear medicine in 2020[J]. Chin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0, 40(12): 747-749. DOI:10.3760/cma.j.cn321828-20201109-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