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0, Vol. 40 Issue (3): 161-167   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中感染控制与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放射诊断成像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放射技师位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多个相关专业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明确了放射工作人员感染防控、放射诊断设备和场所的消毒、放射卫生防护3个方面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规范放射工作人员的临床操作流程,降低被感染风险,特别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辐射风险。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诊断检查    感染控制    放射防护    
Management scheme for infection control and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examin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Medical Technologist Committee     
[Abstract] Since the epidemic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broke out, diagnostic imaging was providing valuable radiological support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progress evaluation. Radiological staff, especially radiographers were staying at the front lin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y were facing the patients directly with dual responsibility and pressure of infection control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A number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experts established the consensus which clarified three parts of detailed implementing rules including infection control and protection of the radiological staff, disinfection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equipment and place, as well as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The aim was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clinical procedures of radiological staff, reduce the infection risk and the radiation risk of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Key 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Diagnostic radiology examination    Infection control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及许多国家。到2020年1月25日,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均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医院的放射技师日夜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包括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呼吸科门诊、隔离病房、放射科/影像诊断科专用检查机房等场所,直接与发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发生近距离接触,存在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截至2020年2月11日,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 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 716名确诊病例),其中5人死亡,医务人员感染及防护失败的具体原因仍有待深入调查[1]。研究提示,需要在感染防控知识、场所消毒、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等级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一至第六版中明确了影像学检查在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断病例的诊断检查中的重要作用[2]。计算机X射线体层成像(CT)和数字X射线摄影(DR)是对新型冠肺炎患者进行临床筛查、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两种重要的放射诊断检查方式。对于危重症患者或未配置CT的医院,则可通过DR检查来诊断和判断病情进展。临床实践发现,CT对于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在疾病的初步筛查、确诊和病情评价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要接受一次或多次影像学检查,患者和放射技师的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都需要引起重视。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患者对影像学检查的需求快速增加,需要医疗机构新安装大量的CT和DR设备,特别是疫情严重的武汉和湖北的其他地区建立了多家临时医院和方舱医院,继而出现了一些新型装置如车载CT和方舱CT等,需要对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进行明确,以保证设备快速、安全、有效地投入使用。

鉴于此,由放射技术、放射诊断、放射医学与防护、职业健康和消毒等多领域的专家经过讨论,形成本文件。

一、放射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要求

1.基本要求:放射技师在工作中与患者发生直接的近距离接触,属于风险度高的一线人员,需要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必须接受医疗机构的重点培训。要按照医院为放射诊断科室工作人员、特别是为放射技师制定的符合放射诊断检查中的感染防控要求,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熟悉不同岗位的感染防控要求级别和相应的防护用品类别及其使用方法;熟悉个人、设备和场所消毒的方法和要求[3]。应知晓本单位针对当前疫情工作防控小组的成员和任务,熟悉本单位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熟悉本单位发热、疑似和确诊患者影像学检查的工作流程。熟悉所在工作场所的感染防控分区,在相应区域内工作,不得违规穿越或混淆分区界限造成污染,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熟悉感染防控用品的规范使用、穿脱顺序和相关要求,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严格执行手卫生[4]。在不影响成像过程和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放射技师应要求患者在检查中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防护用品。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减少患者在放射诊断检查场所的等待时间,尽可能减少患者之间在机房内和候诊区重叠交汇的时间。尽量避免与患者近距离面对面的交谈,除了摆位以外,应与患者保持1 m以上的距离。

2.放射诊断检查中的感染防控等级

一般防护:适用于放射诊断室、后处理室、信息管理室等远离患者场所的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注意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非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登记处、取片处、普通放射检查室等区域的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N95型或以上等级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二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诊/感染门诊/呼吸门诊、隔离病房、专用放射检查室等场所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N95型或以上等级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一次性乳胶手套,穿医用防护服(在隔离病房时加穿隔离衣)、一次性鞋套/靴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级防护:适用于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为疑似或确诊重症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屏/护目镜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感染防控等级的确定,应以所接触患者的类型,以及与患者接触的暴露风险程度为依据,而不应仅限定于以上提及的具体场所。

3.普通放射诊断检查室的工作人员

执行一级防护,戴一次性手套,遇有流行病学史或可疑患者检查时,升级佩戴N95口罩并加穿隔离衣。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机房内对讲系统对患者进行指令性指导,如呼吸屏气等配合训练等。检查中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通知诊断医师进行确认。若影像学表现支持疑似病例,则依程序上报,并执行机房地面、设备和空气消毒,技师更换个人防护用品,执行手卫生程序。

4.专用放射诊断检查室的工作人员

严格执行二级防护。当两名放射技师配合工作时,直接接触患者的摆位技师在污染区严格执行二级防护,控制台操作技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护等级。若专用机房用于发热患者的筛查,控制台操作技师则可执行一级防护;若专用机房为疑似和确诊患者设置时,则必须执行二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重症患者进行放射检查需近距离搬动患者颈胸部等操作时,直接接触患者的放射技师可执行三级防护。

因病情需要注射对比剂进行检查或者其他情况需要护士直接接触患者时,操作护士执行二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重症患者执行近距离搬动患者颈胸部等操作时可执行三级防护。

疑似或确诊患者必须有专人陪同来专用放射检查室,走专用通道,按医院的相关预案和要求执行。遇危重患者,检查床铺设一次性防水隔离单,每个患者更换一次。每次触碰患者后立即用速干消毒液进行手卫生。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机房内对讲系统对患者进行指令性指导,如呼吸屏气等配合训练等。

在确保患者安全以及满足成像过程需求的前提下,放射技师可在操作台遥控检查床的升降及进出,尽可能利用机房内的智能摆位系统、智能升降床系统等。扫描结束后,优先退出患者,再进行后处理操作,减少患者在检查室的滞留时间。

5.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呼吸科门诊工作的放射技师

严格执行二级防护,戴双层手套。每次触碰患者后立即用速干消毒液进行手卫生。

移动DR检查时先做好患者信息采集、摄影参数预设、X射线管位置调整等操作,按摄影体位设计的要求嘱患者配合,尽快完成检查。若本场所配有固定DR和CT设备时,参考专用放射检查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执行。

6.隔离病房工作的放射技师

严格执行二级防护,戴双层手套,加穿一次性隔离衣。为疑似或确诊重症患者进行放射检查需近距离搬动患者颈胸部等操作时,可执行三级防护。

移动DR检查时先做好患者信息采集、摄影参数预设、X射线管位置调整等操作,嘱能够自由活动的患者配合体位设计的要求,对不能活动的患者请护理人员协助摆位,尽快完成检查过程。若本场所配有固定DR和CT设备时,具体操作可参考专用放射检查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执行。

隔离病房的放射工作人员应为专职,在医院专门的隔离区域内工作和生活。一个工作周期(如14 d)结束后进入专用隔离区进行医学观察14 d,观察期结束后无异常则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7.登记处/取片处等其他场所的工作人员

执行一级防护。患者类型复杂和工作环境需要加强感染防控时,可加穿隔离衣和/或佩戴护目镜/防护面屏。放射诊断医师执行一般防护,当进入相关场所或与患者接触时执行相应的防护级别。

二、放射诊断设备和检查室的消毒要求

1.基本要求

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呼吸科门诊、放射科专用机房、医院隔离病房等区域均属于放射诊断检查中感染防控和消毒的重点区域。

应为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呼吸科门诊的可疑患者、隔离病房的确诊患者,配置专用的移动/固定DR/CT设备和专门的检查区域,或者尽可能在放射科设立专用的CT机房和固定DR机房。新建立的感染科/发热门诊等应设立专用的固定DR机房,有条件的医院应优先设立专用的CT机房,并按照“三区两通道”即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患者通道、工作人员通道进行分区和布局[5]。设计机房布局时可兼顾疫情和非疫情时用途的快速转换,便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按照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在专用放射诊断机房明确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立缓冲区,均严格执行消毒措施。设置疑似和确诊患者到专用放射诊断检查室的专用行走路线和专用检查区域,由专人陪同,禁止此类患者自行前往放射科进行检查和办理其他业务,疑似患者需与确诊患者分开检查。

若无条件设立专用机房,需要科学管理受检者的检查顺序,对普通门诊患者、发热门诊等风险较高患者、隔离病房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分批次、分时段集中检查,并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在机房和操作室的适当位置张贴个人、设备和场所感控及消毒的预案、方法和流程,工作场所的感控分区及相关要求[6]。尽可能使用电子申请单、数字图像和诊断报告的网络传输,减少与患者和污染物的直接接触。

2.放射诊断检查场所的消毒方法

擦拭消毒:用于物表及地面消毒。物表擦拭用75%乙醇或500 mg/L含氯消毒液(除外氯己定,下同),地面擦拭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明确有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污染物时,清理污物后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7]

紫外线消毒:用于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的安装数量应按总照射消毒功率不低于1.5 W/m3来配置,紫外线强度应不低于70 μW/cm2,消毒面积仅限于紫外线灯所辐照到的区域。

喷雾消毒:用于空气消毒。400~600 mg/L二氧化氯、5 000 mg/L过氧乙酸或1 000 mg/L含氯消毒液雾化/喷洒/熏蒸。

浸泡消毒:500 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密闭浸泡30 min以上,主要用于护目镜的消毒。

放射诊断检查中,某些特定场合需要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方法为:先使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按房间体积计算喷雾消毒剂用量,使用量为30 ml/m3,由内向外在1 m高度进行水平喷雾,房间密闭不少于30 min,开窗通风;然后是环境表面、地面及仪器设备表面的擦拭消毒,特别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工作时可能接触的表面进行重点擦拭消毒;擦拭完毕后再进行二次喷雾消毒密闭30 min并进行通风,方可再接诊。

放射诊断设备的消毒方法和允许使用的消毒剂,需参考生产厂家的建议,尤其是CT室谨慎使用喷雾消毒。设备生产厂家允许喷雾消毒时,建议设备大关机并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量进行,在达到消毒剂作用时间后开门窗通风,空气中消毒剂消散后方可开机。

生产厂家明确要求不能使用过氧化物等进行终末消毒的,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关闭紫外线灯后再进行设备和环境表面擦拭消毒,擦拭结束后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后可接诊[8]

3.普通放射诊断检查室的消毒

设备消毒:遇污染或可疑患者时须随时擦拭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用纱布沾取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清除污染物后再行擦拭消毒。

设施消毒:机房内外门把手、屏蔽防护用品、设备操作面板、操作台屏幕及键盘鼠标等擦拭消毒,每天至少2次。

地面消毒:湿式擦拭消毒,每天至少1次,遇污染时须随时消毒。可见污染物完全清除后再行常规消毒。

空气消毒:增加通风频次,保持通风最佳。每天紫外线照射至少2次,每次30 min,照射结束后要开门窗通风。遇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执行终末消毒措施。

4.专用放射诊断检查室的消毒

设备消毒:每天至少3次擦拭消毒,重点是患者接触到的检查床、探测器等区域。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后再行常规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污染物用纱布沾取5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除外氯己定,下同)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 min以上后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设施消毒:机房内外门把手、屏蔽防护用品、设备操作面板、操作台屏幕及键盘鼠标、患者候诊区域等擦拭消毒,每天至少3次。

地面消毒:对机房、操作间和候诊区执行湿式消毒,每天至少3次,遇污染时须随时消毒。有可见污染物时完全清除后再行常规消毒。

空气消毒:在设备运行中可使用循环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无人状态下使用喷雾消毒(参考生产厂家的建议),或紫外线照射消毒30 min,每日至少3次。增加通风频次,保持通风最佳。

若专用机房为疑似和确诊患者设置时,则执行以上消毒措施。若专用机房用于发热患者的筛查,常规执行以上消毒措施,当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启动终末消毒。

若机房由普通门诊患者、发热门诊/感染门诊患者、隔离病房疑似和确诊患者共同使用时,按照普通门诊、发热门诊/感染门诊、隔离病房的顺序进行分批次、分时段集中检查。普通门诊和发热门诊患者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启动终末消毒,疑似和确诊患者检查完毕后执行终末消毒。

机房和操作间应装有独立空调,禁止使用中央空调。

以上要求也适用于车载CT和方舱CT检查室的消毒。

5.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呼吸科门诊放射诊断检查设备的消毒

移动DR检查完成后,对设备表面尤其是接触到患者的区域,包括探测器和屏蔽防护用品进行擦拭消毒,或者提前用一次性塑料袋封装隔离,发现疑似病例后对整机表面擦拭消毒。

若有独立机房时,则执行专用放射诊断检查室的消毒措施,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启动终末消毒[9]。移动DR设备需要移到发热门诊等区域外使用时,需对整机表面执行擦拭消毒,然后紫外线照射30 min以上方可使用。

6.隔离病房放射诊断检查设备的消毒

移动DR工作中,接触到患者的区域如探测器和屏蔽防护用品等,提前用一次性塑料袋封装隔离或检查完毕后擦拭消毒。若有独立机房时,则执行专用放射诊断检查室的消毒措施。移动DR设备需要移到隔离病房外使用时,需对整机表面执行擦拭消毒,然后紫外线照射30 min以上方可使用。

7.登记处/取片处等其他场所的消毒

设施消毒:工作区域桌面、患者可能触碰的窗口和台面、门把手、键盘鼠标、照片和诊断报告自助打印机等擦拭消毒,每天至少2次。纸质申请单应在登记处截留并安全处置,不往下一环节传递。

地面消毒:湿式擦拭消毒,每天至少1次,遇污染时须随时消毒[10]

三、放射诊断检查中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由于放射诊断检查是新冠肺炎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不可或缺方法,临床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可疑患者都要接受放射检查,有很多患者短期内频繁接受多次CT检查。近期武汉安装了大量的CT设备,很多全国放射技师也来支援,虽然疫情防控需要,但作为放射防护三原则之一的放射实践的正当性,是需要在新冠肺炎诊断和病情判断中考虑的问题。被国际医界誉为“病毒猎手”的哥伦比亚大学病毒生物学家Ian Lipkin对中国考察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赞成用CT进行批量筛查,因为辐射有潜在的风险[11]。放射防护也是抗击疫情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1.基本要求

应根据患者的流行病接触史和体征,在能够合理地判断患者可能受到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进行X射线诊断检查才是正当的。不应将X射线诊断检查用来筛查没有接触史和没有体征变化的正常人群。如果X射线检查不能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则没必要使用。

在进行放射影像诊断检查特别是CT扫描时,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做好患者特别是儿童、育龄妇女等敏感人群的屏蔽防护,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注意优化成像参数,降低敏感人群的受照剂量。应对短期内多次接受放射检查尤其是CT扫描的患者累积剂量进行记录,评估其进一步放射检查的正当性。

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培训后方可上岗,应按照要求配戴外照射监测个人剂量计。

新安装X射线设备机房应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要进行工作场所防护检测,确保设施设备防护合格,满足GBZ130-2013的相关要求[12];同时,应对放射设备进行性能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新增设备方面,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年2月1日和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6日印发的通知,疫情防控期间,新增加的放射影像设备可免于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安全许可手续及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手续,疫情结束后应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13-14]

2.移动DR设备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使用移动DR设备在发热门诊等没有专门机房的区域进行检查时,应告知周围人员尽可能远离,主射束方向不应有其他人。使用移动DR设备在隔离病房内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对毗邻床位2 m范围内的患者采取防护措施,不应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患者。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应不小于3 m,或配置遥控/延时曝光开关。

应严格按所需的摄影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与影像探测器相匹配,既降低受检者和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又能大幅减少散射线,从而提高影像对比度。

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整个肺部渗出严重,组织密度高对比度很低,尤其对较为肥胖患者需要适当提高管电压(65~70 kV)和管电流量(10~15 mAs)。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型选用相应摄影条件(3~5岁儿童使用55 kV和1~2 mAs)。

3.固定DR设备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应严格控制照射野,使用高电压(>100 kV)和自动曝光模式进行摄影,便于发现新冠肺炎早期斑片状渗出影。儿童患者可使用较低电压(80 kV)的摄影条件,推荐使用自动曝光模式。

4.固定CT设备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CT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符合GBZ130-2013的要求,考虑到疫情期间CT工作量较大,新安装CT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小于2.5 mmPb当量。

应严格控制扫描范围,扫描时嘱咐患者尽量配合屏气,对于屏气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由足侧向头侧方向扫描。

新冠肺炎患者短时期内需要进行多次胸部CT扫描,首次可按照常规剂量进行扫描,使用自动管电压和管电流调制技术。患者复查时推荐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增加噪声指数或迭代重建算法的等级,在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质量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如有效剂量1 mSv以下)。

5.车载CT/方舱CT设备

由于抗击疫情的需求,为了配合临床需求,生产厂家研制出了新型的特殊CT成像装置,如车载CT和方舱CT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放射诊疗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0〕110号)的精神,要委托有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新增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使用场所和诊疗设备符合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14]。新增的放射诊疗设备在疫情结束后仍需继续使用的,应按法律法规规定,补办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等相关手续。

车载CT的防护要求可参照《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 264-2015)实施。

方舱CT成像参数的要求同固定CT设备。考虑到方舱CT或车载CT机房的面积较小,以及其特殊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其屏蔽要求应比固定CT机房略高,且不能忽略顶板和地板的屏蔽防护。机房外漏射线的限值应符合GBZ130-2013的要求。

综上,本文件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放射诊断检查中感染控制方面容易出现困惑的消毒方法和感染防护用品的使用等进一步明确,为一线放射技师的临床相关工作提供方法学指导建议。同时,就放射卫生防护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了具体要求和解决方法,为放射诊断检查的合理开展提供了管理方案建议。

本文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牵头,孙全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李真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召集专家完成。

执笔者:牛延涛、鲜军舫、刘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雷子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审阅专家:(按姓氏的汉语拼音为序)

丁金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剑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雷子乔、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李真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建新(应急总医院);刘潇、牛延涛、鲜军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彭如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孙全富、徐辉、岳保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唐利军(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王进(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所);张流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张雪君(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郑君惠(广东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45-151.
Epidemiology Working Group for NCIP Epidemic Respons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s (COVID-19)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20, 41(2): 145-151.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20.02.003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EB/OL]. (2020-02-18)[2020-02-19].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shtm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trial 6th version)[EB/OL].(2020-2-18)[2020-02-19].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shtml.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2)[2020-01-23].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guidance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the novel coronaviru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1st version)[EB/OL].(2020-01-22)[2020-01-23].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S/T 313-2019Specification of hand hygiene for healthcare worker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9.
[5]
卫生部.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S/T 311-2009 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9.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EB/OL].(2019-05-18)[2019-05-23].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1905/d831719a5ebf450f991ce47baf944829.shtm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asic system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trial)[EB/OL].(2019-05-18)[2019-05-23].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1905/d831719a5ebf450f991ce47baf944829.shtml.
[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S/T512-2016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urface in healthcare[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6.
[8]
卫生部.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2.
[9]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检查院内感染防控管理: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推荐意见(第一版)[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 54(2020-02-05).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1341.htm.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20.0009.[网络预发表].
Chinese Society of Imaging Technology. Infection prevention in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xpert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hinese Society of Imaging Technology (1st version)[J]. Chin J Radiol, 2020, 54(2020-02-05).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1341.htm.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20.0009.online ahead of print].
[10]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传染病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共识协作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放射检查方案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试行第一版)[J/OL].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 5(1): 1-9.
Radiological Technology Committee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xpert Group of Specialized Committee for Technologist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Expert consensus of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scheme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related pneumonia (tiral 1st version)[J/OL]. Electron J Emerg Infect Dis, 2020, 5(1): 1-9.
[11]
全球医生组织. Dr Lipkin地下室隔离两周后发表观点此病毒非人造的[EB/OL]. (2020-02-19).https://mp.weixin.qq.com/s/XUiIGD-6ppXU_MXOF1Z1Hw.
Global MD Organization. Dr Lipkin expressed the opinion of the coronavirus not artificial after two weeks isolation in basement[EB/OL].(2020-02-19). https://mp.weixin.qq.com/s/XUiIGD-6ppXU_MXOF1Z1Hw.
[1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Z130-2013 Requirement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medical X-ray diagnosi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3.
[13]
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01)[2020-02-01].http://nnsa.mee.gov.cn/zhxx_8953/tz/202002/t20200201_761139.html.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during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pneumonia[EB/OL].(2020-02-01)[2020-02-01].http://nnsa.mee.gov.cn/zhxx_8953/tz/202002/t20200201_761139.html.
[1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放射诊疗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06)[2020-02-13].http://www.nhc.gov.cn/zyjks/s7788/202002/4c1c94cdf7a144ff9ff18834173112bb.shtm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ice of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for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uring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pneumonia[EB/OL]. (2020-02-06)[2020-02-13].http://www.nhc.gov.cn/zyjks/s7788/202002/4c1c94cdf7a144ff9ff18834173112b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