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和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国卫办规划发〔2018〕4号),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建设标准》针对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着眼未来5~10年全国医院信息化应用发展要求,针对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临床业务、医院管理等工作,覆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业务和建设要求,从软硬件建设、安全保障、新兴技术应用等方面规范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在国家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契机下,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平台应当同时加快配套体系的建设,以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要求。2014年,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支持下,梳理上海市历史档案留存信息,同时借鉴国内较为成熟的系统建设平台, 完成了本地区第一个放射信息化平台建设“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管理监测系统”(以下简称信息化数据平台)[1]。现作一介绍。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上海市放射诊疗机构,采集包括单位基本信息、放射工作人员信息、射线装置信息、放射诊疗频次等相关信息。
2.研究方法:系统使用Tomcat作为此项目的Web服务器,Spring框架提供了构建Web应用程序的全功能MVC模块,数据库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8 R2 Enterprise。常规基本功能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包括新增、修改、删除、查询、导入导出等。
信息化数据平台分为外网数据直报系统、内网数据分析系统、统一业务基础平台、统一数据交换系统4大子系统(图 1)。实现从放射诊疗单位的基础数据填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监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监管、卫生行政综合管理等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与应用。下面主要介绍核心部分外网数据直报系统(图 2)。包含以下子模块:
![]() |
图 1 上海放射卫生信息化系统架构图 Figure 1 Frame of radiological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in Shanghai |
![]() |
图 2 上海放射卫生信息化系统核心数据模块图 Figure 2 Diagram of core data module of information system of radiological health in Shanghai |
(1) 工作台:为系统登录后首页显示内容,提供系统用户快速、便捷、直观地获取当前与自己相关的个人办理信息。根据系统用户角色分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台、诊疗单位工作台。
(2) 健康档案管理:本模块主要实现对全市范围内的放射诊疗单位的基础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包括了放射诊疗单位的单位概括、放射防护质量保证人员、放射工作人员信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装置信息、装置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场所环境监测及放射诊疗频次统计管理和健康档案库管理。健康档案每年提交一次,进行备案存储。
(3) 环境本底监测管理:本模块主要提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环境的监测管理。实现对环境本底采样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信息的综合管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将采样信息实时填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采样信息及实际收到的样本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数据及时登记到系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应可实时查询到相应的结果信息。
(4) 业务预警管理:本模块主要提供系统用户对日常业务工作的预警提醒功能。包括预警阈值设置、预警提醒消息两部分内容。系统提供系统级内部自动提醒。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目前所属业务的权限范畴,系统自动生成提醒,在工作台上进行相关业务的提醒办理。
(5) 综合查询:本模块主要提供系统用户对业务模块进行条件自定义组合查询。主要包括单位概况、个人剂量、装置信息、工作场所监测查询等。
(6) 统计报表:主要包括单位概况、个人剂量报表、综合监测报表。
结果1.信息化数据平台建成:信息化数据平台于2014年6月立项,历经一年,初步建成放射卫生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如图 3所示,用户使用VPN和系统双重登陆,首页可实现区域动态地理图。
![]() |
A.VPN登录界面;B.系统登录界面;C.系统首页;D.区域动态图 图 3 信息化系统平台界面 A.VPN login interface; B.System login interface; C.Homepage; D.Regional dynamic map Figure 3 The interface of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
2.信息化数据平台应用:截至2018年底,信息平台已建立档案1 241家,覆盖上海市所有16个行政区域,建档率72%(一、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100%覆盖),其他机构如民营医院、口腔诊所等机构在逐年扩展,个别行政区域已达到所有放射诊疗机构全覆盖(表 1,2)。个人剂量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分为未穿铅衣和穿铅衣(内、外),监测Hp(10)、Hp(3)、Hp(0.07)。体检根据体检类别(岗前、在岗、离岗、应急照射),重点关注眼晶状体、皮肤、血常规等主要敏感指标。射线装置根据国家标准按类别划分,进一步细化分类明细,较为全面地建立设备基础信息库。并同步更新装置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及相应场所数据。对放射诊疗频次依据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治疗、核医学划分,细化频次分布项目,全面统计诊疗机构全年人次数。常年对金山、崇明两区进行环境本底水平的连续监测,数据包括地表γ射线累积剂量、食品(蔬菜、粮食作物、奶粉)、饮用水、土壤等样品采样及实验室测量分析结果。
![]() |
表 1 信息平台区域建档的医院分布情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hospitals included in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
在以上监测信息采集的基础上,系统也提供了业务提醒功能,设置有效时间,如个人剂量60 d为监测周期,综合监测1年为监测周期,体检2年为周期,设置天数预提醒,辅助医疗机构对设备、人员及时进行跟进检测。另对录入的异常数据进行再次确认,填写异常数据调查表,此项工作推动了双向互助,提高了平台信息录入率及准确性。
3.信息平台安全升级:随着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逐年提高,为实现进一步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级别,2018年,申请完成“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本项目通过对现有系统中用户管理、系统审计、数据库安全等多个部分进行升级改造。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标准的要求,达到进一步提高应用系统安全性的建设目标。
具体包括:①通过对用户登录、身份认证的模块优化改造,接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有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对用户账户接入实现基于CA证书的身份认证、权限细分管理,确保实现非法用户进不来,无权用户看不到。②通过对系统逻辑控制层和数据库层的升级改造,实现敏感数据的加密解密功能,达到数据完整性、保密性的目标。③通过增加系统审计等功能,实现系统账户权限的精准分配控制功能,对每一位用户仅分配与其业务工作相匹配的数据使用权限,落实权限最小化原则。④结合新的业务规范和要求,对现有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优化升级。如对于批量数据的导入,系统应用功能实现批量数据导入或自动推送,不通过后台开库操作。完成后的系统,对个人隐私、登录安全、数据库访问、功能权限、日志审计等全面部署升级,保障了信息使用安全有效。
讨论公共卫生信息化是卫生信息的重要部分,公共卫生信息化起步于疾病预防控制的信息化[2-3]。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表明[4-5],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人员匮乏,信息系统建设构成不合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整体水平位居前列,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安全建设、运维管理、指导基层等各方面均发展良好。
上海市2016年发布《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专项支持实施细则》中,明确推动信息化惠及民生、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等项目的直接政策资金支持。在政府高度重视的环境下,我们应紧抓机遇,结合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集合优势力量,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化发展经验和技术[6-9],丰富拓展现有信息化平台资源,增强公共卫生部门与医疗行业之间的交流,从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换,进一步提升交互性、用户参与及技术革新,探索出一套适合本行业本地区发展的信息化模式。
在建设信息化平台及后续运行维护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需要在以后类似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预警问题。首先,务必明确业务架构及业务字段,建立统一详实的资源编目表是系统建立的基础条件。其次,熟悉并了解行业现有业务标准,重视现行数据标准的有效利用,将国际及国内和行业法规、标准等采取科学合理的甄选,充足考虑未来业务标准的变更性与更新余力。再次,合理考虑并兼顾信息发展趋势,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应对系统版本兼容、安全等保升级等后续可能开发功能的储备预留。最后,选择一个长期稳定的项目开发小组或借鉴一套较为通用成熟的设计方案,对于后期系统运维至关重要。此外,整体统筹规划设计,打破传统多方利益各自为阵的信息平台格局,充分分享利用信息交互,也是未来共享共建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的变革是一场快速推进且更新频繁的技术革命,只有持续不断的革新使命,才能符合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我国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决策依据。
利益冲突 无作者贡献声明 王彬负责平台的设计、建设、运维及论文撰写;高林峰负责整体的部署和指导;钱爱君、姚杰参与系统的设计、建设;孙靖、戚方圆参与系统运维
[1] |
王彬, 高林峰, 郑钧正, 等. 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J]. 辐射防护, 2017, 37(6): 483-489. Wang B, Gao LF, Zheng JZ, et al.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adiological hygiene in Shanghai[J]. Radiat Prot, 2017, 37(6): 483-489. |
[2] |
罗爱静. 卫生信息管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Luo AJ. Managementof health information[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7. |
[3] |
金水高.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概览[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 16(3): 9-18, 36. Jin SG.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J]. China Med Dev Informat, 2010, 16(3): 9-18, 36. DOI:10.3969/j.issn.1006-6586.2010.03.002 |
[4] |
夏建国, 刘涵, 陈强, 等. 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7, 14(6): 854-857. Xia JG, Liu H, Chen Q, et al. Analysis of informatization in provincia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 Chin J Health Informat Manag, 2017, 14(6): 854-857. DOI:10.3969/j.issn.1672-5166.2017.06.021 |
[5] |
王松旺, 孟郁洁, 李言飞, 等. 省级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7, 38(7): 46-50. Wang SW, Meng YJ, Li YF, et al.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ovinci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stitutions[J]. J Med Informat, 2017, 38(7): 46-50.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7.07.012 |
[6] |
王启栋, 国文, 杨君, 等. 美国疾控信息化建设及其对武警部队的启示[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7, 38(7): 51-55. Wang QD, Guo W, Yang J, et 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J]. J Med Informat, 2017, 38(7): 51-55.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7.07.013 |
[7] |
裴雷, 车丽, 彭安芳. 美国疾控中心网站信息资源获取及其启示[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1, 32(8): 52-56. Pei L, Che L, Peng AF.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merican CDC websites and its enlightenment[J]. J Med Informat, 2011, 32(8): 52-56.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1.08.016 |
[8] |
Potters L, Ford E, Evans S, et al. A systems approach using big data to improve safety and quality in radiation oncology[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6, 95(3): 885-889. DOI:10.1016/j.ijrobp.2015.10.024 |
[9] |
Little BP, Duong PA, Knighton J, et al. A comprehensive CT dose reduction program using the ACR dose index registry[J]. J Am Coll Radiol, 2015, 12(12 Pt A): 1257-1265. DOI:10.1016/j.jacr.2015.07.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