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放射诊疗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1]。放射诊疗设备在用于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疾病,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医疗照射是公众接受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2]。为减少公众不必要的医疗照射,有效保护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现对嘉兴市医疗卫生机构放射诊疗资源配置与辐射防护状况进行调查。
资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海宁市、海盐县、桐乡市)三级、二级、一级及其他医院等各等级医院的50%放射诊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15家、二级医院24家、一级医院52家和其他医疗机构20家,共计111家进行问卷调查。按区域分南湖区医院15家,秀洲区9家,嘉善县21家,平湖市13家,海宁市23家,海盐县11家,桐乡市19家。数据统计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底。
2.调查方法与内容: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2017年放射卫生监测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疾控职放便函〔2017〕15号)的要求,根据方案里统一的调查表格和调查内容开展调查。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转发文件至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放至其辖区内放射诊疗单位。调查内容:①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在岗全部职工人数;放射工作人员人数。②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包括屏片X射线摄影机、数字X射线摄影机(DR)、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CR)、直接荧光屏透视机、影像增强器透视机、乳腺屏片X射线摄影机、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机(乳腺DR)、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乳腺CR)、口内牙科机、全景牙科机、牙科CT机、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胃肠机、骨密度仪及其他X射线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包括医用电子加速器、头部和体部γ刀;核医学设备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SPECT-CT);介入放射学设备包括大型和小型C型臂X射线机。③放射工作人员结构分布、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等信息。④放射诊疗频度调查包括接受放射治疗人数、核医学人次、介入治疗人次和X射线诊断的人次。具体统计方法为常规X射线诊断若1人进行多部位检查每部位算1次,包括透视、CR、DR、胃肠机、碎石机、骨密度仪等检查;CT诊断不包括CT定位;其他诊断包括乳腺摄影、牙科摄影;放射治疗包括医用电子加速器、头部和体部γ刀;介入治疗包括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等;核医学诊断设备包括PET/CT、SPECT、功能测定(吸碘率、肾图、心功能、脑血流)等;核医学治疗包括131I治疗、粒子植入治疗、敷贴治疗等。
3.质量控制:调查开展前对各级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表回收后进行严格双人交叉核对,有疑问的进行电话交流。
4.统计学处理:数据先录入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中医疗机构防护及诊疗信息系统,录入完毕后再进行数据导出,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
结果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放射诊疗机构共111家,回收111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21份调查表不能录入系统或填写不合要求,进行电话咨询核实修改后录入,问卷有效率达100%。
在调查的111家放射诊疗机构中,三级、二级、一级和其他医院构成比分别为13.5%、21.6%、46.9%和18.0%,一级医院构成比最高;三级医院在岗全部职工数、放射工作人员数构成比分别为48.4%、60.0%,明显高于二级、一级和其他医院(表 1)。
![]() |
表 1 嘉兴市不同等级医院及其放射工作人员构成情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hospitals at different grades and radiation workers in Jiaxing city |
2.嘉兴市111家放射诊疗机构不同类别放射诊疗设备分布:对嘉兴市辖区内被抽样选中的111家放射诊疗单位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设备、介入放射学设备4类设备数量统计(表 2)。由表 2可知,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在三级、二级、一级和其他医院中分别占比38.0%、29.4%、24.1%和8.5%,三级医院占比较多;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设备只有三级医院具备;介入放射学设备以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占主要份额。
![]() |
表 2 嘉兴市111家不同等级医院X射线诊疗设备类型分布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X-ra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quipments in 111 hospitals at different grades in Jiaxing city |
对各医疗机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列于表 3。由表 3可知,在各等级医院中,一级医院常规摄影机、透视机占比较高,分别为34.2%和68.6%,三级医院乳腺机、牙科机、CT机、胃肠机占比较高,分别为64.7%、55.2%、50.0%和52.2%。乳腺机、胃肠机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CT机、骨密度仪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占比明显高于一级医院和其他医院。
![]() |
表 3 嘉兴市111家不同等级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分布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X-ray imaging diagnostic equipments in 111 hospitals at different grades in Jiaxing city |
3.嘉兴市111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男女性别分布:本调查放射工作人员1 027人中,男性703人,占68.5%,远高于女性的324人和31.5%。
4.嘉兴市111家放射诊疗机构防护用品配备占比情况分析:结果列于表 4。由表 4可知,各等级医院的各类防护用品配置率均>100%,防护用品在各等级医院中配备充足。
![]() |
表 4 嘉兴市不同等级医院放射诊疗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equipment in hospitals at different grades in Jiaxing city |
5.放射诊疗情况调查结果:结果列于表 5。嘉兴市常住人口3 521 175人[3],由表 5可知,嘉兴市南湖区医疗机构的常规X射线诊断、CT诊断、介入治疗、放射治疗诊疗频度分别为178.9、157.5、3.1、1.5人次·千人-1·年-1,南湖区放射诊疗频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县市医疗机构;嘉善县其他类放射诊断频度13.2人次·千人-1·年-1,高于嘉兴其他区县市;放射治疗主要集中在南湖区和海宁;核医学诊疗集中在南湖区,其中诊断和治疗频度分别为2.2和0.1人次·千人-1·年-1。
![]() |
表 5 嘉兴市不同区域放射诊疗频度调查(人次·千人-1·年-1) Table 5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Jiaxing city(per 1 000 population per year) |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嘉兴市各区县市放射诊疗机构的在岗全部职工数构成比、放射工作人员构成比、放射诊疗设备占比、放射诊疗频度受医院等级不同影响较大,三级医院优势明显,防护用品在各等级医院中配置充足,不同医院等级中男性放射工作人员占比高于女性。在三级、二级、一级医院中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放射治疗设备、介入放射学设备、核医学设备占比结果与宣志强等[4]结果接近。
调查显示,三级医院放射诊疗功能相对齐全,二级医院具备介入放射学功能,一级医院机构数量多,分布广,放射诊断业务以常规体检拍片或透视为主。根据国家标准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要求》[5]规定,除隔室透视、摄影、CT体层扫描(隔室)外的放射检查工作人员不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其他放射检查工作人员及患者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铅橡胶围裙(方巾)、铅橡胶帽子、铅橡胶颈套、铅防护屏风及其他铅衣防护措施。嘉兴市放射诊疗机构均有独立的机房,且具备隔室操作功能,根据标准要求配置的各类防护用品,配备率均>100%,配备充足。
调查结果显示,二级、三级医院具有较高端的医用放射诊疗设备与较全面诊疗水平,放射工作人员充足,诊断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患者集中。嘉兴各区县市各类型放射诊疗频度与郑钧正等[1]研究结果比较,嘉兴市放射诊疗频度与几年前上海市放射诊疗频度比整体差距较大。从放射诊疗数据可以看出,嘉兴各区县市以常规X射线诊断、CT诊断业务为主,放射治疗频度占比较低。而一级及以下医院医疗条件和各种诊疗设备比较单一,且配置老旧,基层放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开设了分级诊疗,量多面广的一级医疗机构缺少高端诊疗设备和优质专家资源,患者选择三级以上医院,造成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成主要因素。
随着放射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放射诊疗技术的提升,今后应将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专业职称、从事放射工作时间也列入调查范围,以便掌握放射工作人员现状,为基层配备放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利益冲突 无作者贡献声明 丁正贵负责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和论文的撰写;胡赞负责调查资料发放和数据收集;周哲华负责项目实施;夏中华负责数据核实
[1] |
郑钧正, 高林峰, 卓维海, 等. 上海市放射诊疗发展趋势与医疗照射防护研究[J]. 辐射防护, 2014, 34(5): 265-273. Zheng JZ, Gao LF, Zhuo WH, et al.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adi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Shanghai[J]. Radiat Prot, 2014, 34(5): 265-273. |
[2]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R]. Vienna: UNSCEAR, 2000.
|
[3] |
嘉兴市统计局. 嘉兴统计年鉴2017[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Jiaxing Statistics Bureau. Jiax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7[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7. |
[4] |
宣志强, 王强, 应正巨, 等. 浙江省部分地区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 34(10): 772-774. Xuan ZQ, Wang Q, Ying ZJ, et al. Quality control test and analysis of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quipment in som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4, 34(10): 772-77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10.013 |
[5]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GBZ 130-2013 Medical X ray diagnostic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S]. 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014. |
[6]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Publication 105.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medicine[R]. Oxford: Pergamon press, 2008.
|
[7] |
郝欣欣, 于信波, 阮水富. 天津市放射诊疗设备配置现状与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6, 32(6): 911-913. Hao XX, Yu XB, Ruan SF.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adi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quipment in Tianjin[J]. Chin J Public Health Manage, 2016, 32(6): 911-913. |
[8] |
赵超, 陈瑶, 代涛.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患者就诊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4, 27(4): 4-6, 43. Zhao C, Chen Y, Dai T. The inten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utpatients in Bei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J]. Med Soc, 2014, 27(4): 4-6, 43. DOI:10.3870/YXYSH.2014.04.002 |
[9] |
张伟军, 曹吉生, 袁龙, 等. 全国放射诊疗设备资源现状和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2, 32(1): 87-89. Zhang WJ, Cao JS, Yuan L, et al. Current status and analysis of national radiological equipment resources[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2, 32(1): 87-8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2.01.023 |
[10] |
郑钧正, 贺青华, 李述唐, 等. 我国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基本现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增刊): s7-s14. Zheng JZ, He QH, Li ST, et al. Basic status of the medical application of ionizing radiation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00, 20(Suppl): s7-s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