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Vol. 38 Issue (2): 159-159   PDF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救援工作人员四例工伤认定
赵玉倩 , 孙全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外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 m高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发生失冷却进而发生氢气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131I等效释放量为(3.7~6.3)×1017 Bq。核事故发生后,共计有1.7万人参加3—9月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截至2017年底,已有4例救援工作人员申请工伤认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日本政府于2015年10月21日首次确认,1名曾在福岛核电站工作的41岁男性员工因为受到核辐射患白血病。这是日本首例因福岛核泄漏事故获得工伤认定的案例。这名员工为建筑工人,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日本其他核电站工作,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岛核电站为损坏的核反应堆安装防护罩。该员工在从事涉及放射线的工作时,身着防护服和铅背心,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共受到19.8 mSv辐射,其中15.7 mSv来自福岛核辐射。该员工辞职后因身体不适去就医,2014年1月被诊断患有白血病,现仍在治疗。此外,日本厚生劳动省强调,该男性遭受辐射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只是基于补偿劳动者的角度进行了认定。

2016年8月1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认定第2例福岛核事故作业者工伤。这名50多岁的男性员工于2011年4月至2015年1月在福岛核电站从事修理机器、清理残骸及放射性污水的工作,工作时戴全脸覆盖型面罩、穿铅防护背心及防护服。2015年1月被诊断患上白血病。所受总剂量为54.4 mSv。

2016年12月16日,日本厚生劳动省首次认定福岛核事故作业者患甲状腺癌为工伤。1992年至2012年间,这名40多岁的男性在包括福岛核电站在内的多家核电站工作过,主要负责操作及监督反应堆运行的工作。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3号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后,他的岗位是确认水和压力表的水平,以及为水泵提供燃料。2014年4月被诊断患上甲状腺癌。其全身累积剂量为150 mSv,其中140 mSv为核事故后受照,且40 mSv是通过吸入或吸收放射性物质引起的内照射。该员工在切除甲状腺之后又回到电站。

2017年12月23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12月13日认定参与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报废作业后患上白血病的东电40岁男性员工属于工伤。他1994年4月至2016年在核电站工作约19年。事故发生前负责确保反应堆运行安全的工作。事故发生后,于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穿戴防护服和全脸覆盖型面罩参与了发生堆芯熔化的1、3号反应堆安全壳的注水作业等。受到的累积剂量为99 mSv,其中事故后为96 mSv。2016年2月被诊断患上白血病。

将以上4例工伤患者信息汇总,列于表 1

表 1 4例工伤患者信息

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关规定,若因辐射患病申请政府补偿,需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申请者年累积剂量超过5 mSv/年,二是疾病出现在申请者首次接触辐射超过一年之后。1976年颁布的该标准并非建立在对于白血病发病率和所受核辐射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医学证明之上,只不过由于当时普通人的核辐射上限为5 mSv/年,因此将该数值设定为工伤标准。据东电消息,从2011年3月开始到2016年3月,受到的累积剂量超过100 mSv的东电员工和合作企业员工总计达174人,另有近4.5万名员工参与了核电站清理工作,人均剂量约为12 mSv,其中约2.1万人累积受到了超过5 mSv的辐射。此外,东京电力公司和联合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调查研究显示,约2 000名工人甲状腺剂量超过100 mSv。因此,今后因遭受辐射而申请工伤认定的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