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Vol. 37 Issue (9): 705-708   PDF    
2015年度福建省7家医院医疗照射频度调查结果分析
张燕 , 黄丽华 , 郑森兴 , 郭进瑞 , 郭火仲     
350001 福州, 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科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radiation exposure frequency in 7 hospitals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5
Zhang Yan, Huang Lihua, Zheng Senxing, Guo Jinrui, Guo Huozh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ical Health, Fujian Center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Chemical Poisoning, Fuzhou 35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Yan, E-mail:Email:513526563@qq.com

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研究表明,人类受到的最大非自然来源的电离辐射是医疗照射[1]。医疗照射频度的调查对放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对合理利用和发展各类放射诊疗技术,切实掌握医疗照射趋势、准确估计医疗照射剂量、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放射防护问题、减少其对个体和群体可能带来的辐射危害等,具有重要意义[2]。但是继1990年全国医疗照射频度调查后,福建省已多年未进行医疗照射频度数据的更新。本研究根据全国医疗照射剂量及频度调查方案的要求,通过对福建省7家医院(约占福建省医用辐射机构总数的5%)医疗照射现状的预调查,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照射频度调查方案及相关调查表格,为推进全省医疗照射频度的普查做准备。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是针对福建省医疗照射情况的预调查,因此按照全国医疗照射剂量及频度调查方案的要求,以方便抽样的原则抽查福建省内的放射诊疗机构,要求所抽查的医院必须覆盖省市县不同地区,同时应当包含3个等级的医院,且不同等级医院至少含有一家专科医院。按照此抽样原则抽查了福建省7家医院:三级医院3家, 其中省级及以上1家,地市级2家,含专科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其中地市级1家,县级2家,含专科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卫生院)1家。

2.调查方法:按照全国医疗照射剂量及频度调查方案的要求,调查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表,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系统)及手工登记本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3.调查内容:2015年度7家医院的放射诊疗设备的基本情况、2015年度门诊急诊量、住院量,2015年度医用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及核医学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PET)的受检者情况(包括受检者的年龄、性别、检查部位、检查类别),2015年度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类别肿瘤的放射治疗人数。由调查所得到的各种放射诊疗类别的医疗照射频次除以医院2015年度的门诊急诊和住院量总和所得的商,即为2015年度所调查医院的各种放射诊疗类别的医疗照射频度。

4.质量控制措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负责调查。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检查频次数据的同时,适当开展人工抽样对检查频次进行复核,分别记录每台设备的检查或治疗频次及该设备的基本信息。

5.数据处理: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编辑公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医疗照射频度的指标进行计算方法的描述分析。

二、结果

1.基本情况分析:本次调查的7家医院共计放射工作人员180名,放射诊疗设备55台套,医疗照射频度分别为138.9、125.4、45.2、203.8、162.4、46.2和38.2人次·千人-1·a-1。将7家医院分别使用字母A~G表示,2015年度7家医院放射诊疗基本情况及7家医院的放射诊疗设备分布情况列于表 12

表 1 2015年度福建省7家医院放射诊疗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7 hospitals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5

表 2 2015年度福建省7家医院放射诊疗设备分布情况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quipments in 7 hospitals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5

2. 7家医院不同放射诊疗类别医疗照射频次:本次调查的7家医院,2015年度医疗照射频次达344 930人次,其中医用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医疗照射频次分别为342 256、1 118、859和697人次,构成比分别为99.23%、0.32%、0.25%和0.20%。

3. 7家医院医疗照射频次的性别、年龄分布:7家医院2015年度医疗照射频次男性189 340人次,女性150 045人次,男女医疗照射频次比为1.26 :1,无法确定性别5 545人次;0~15岁组医疗照射频次39 362人次,男性24 712人次,构成比62.78%,女性14 650人次,构成比37.22%;16~40岁组医疗照射频次79 283人次,男性45 530人次,构成比57.43%,女性33 753人次,构成比42.57%;40岁以上组医疗照射频次218 840人次,男性118 167人次,构成比54.00%,女性100 673人次,构成比46.00%;无法确定年龄、性别7 445人次,构成比2.16%。

4. X射线影像诊断不同检查类型的照射频次:对2015年度7家医院X射线诊断不同检查类型的照射频次调查结果列于表 3。由表 3可知,数字化X射线摄影机(DR/CR)、X射线断层摄影机(CT)、X射线透视、X射线牙科、乳腺X射线机和其他X射线诊断检查照射频度分别为51.7、52.4、2.5、0.1、0.1和0.2人次·千人-1·a-1

表 3 2015年度福建省7家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医疗照射频度分布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X-ray diagnostic frequency in 7 hospitals in Fujian in 2015

5. DR/CR检查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检查部位分布:对2015年度7家医院DR/CR的受检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分布方面,3个年龄段中0~15岁组受检者相对较少,占DR/CR各年龄组受检总人次的18.74%,成年受检者尤其是>40岁组占55.16%;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受检者总体上高于女性受检者,男女性别比为1.11 :1,但在四肢及关节、脊柱检查项中男女性别比为0.699 :1、0.788 :1,女性受检者明显高于男性受检者;受检部位分布方面,已知受检部位的DR/CR受检者,胸部摄影占63.63%,四肢及关节摄影占17.41%,脊柱摄影占13.07%,头颅摄影较少(表 4)。

表 4 2015年度福建省7家医院DR/CR检查的受检者年龄和性别分布(人次) Table 4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DR/CR examination in 7 hospitals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5

6. CT检查的受检者性别、年龄、检查部位分布:对2015年度7家医院CT受检者进行分析,其年龄段分布趋势同DR/CR受检者的分布趋势相同,0~15岁组相对较少,>40岁组相对较多,占74.95%;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受检者明显高于女性受检者,男女性别比为1.47 :1;受检部位分布方面,已知检查部位的CT受检者,颅脑和胸部的受检者较多,分别占31.25%和37.38%(表 5)。

表 5 2015年度福建省7家医院CT检查的受检者年龄和性别分布(人次) Table 5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T examination in 7 hospitals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5

三、讨论

本调查发现,医院等级和医院类型对医疗照射频度的分布影响较大。调查的7家医院按照门诊急诊量和住院量统计各家医院每千人每年的医疗照射频度发现,在7家医院中,二、三级医院的医疗照射频度总体上大于一级医院,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一级医院,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丰富、仪器设备先进,医疗水平高。在7家医院中,综合医院的医疗照射频度大于专科医院,考虑主要的原因是本次调查的专科医院是传染病医院,相对综合医院其接诊的患者病种单一,所配备的放射诊疗设备较少。因此,在今后扩大调查时,可以按照地区经济情况以及医院的门诊急诊和住院量,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对二、三级医院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在今后调查中应当增加对肿瘤医院、妇幼、儿童医院、中医院等专科医院的调查。

对7家医院2015年度医疗照射频次进行分析发现,X射线诊断是7家医院2015年度放射诊疗类别医疗照射的主要来源,并且7家医院X射线诊断各类型检查中以DR/CR和CT检查所占的比例最高,X射线透视仅占2.33%。该调查结果远低于1990年第一次全国医疗照射频度调查中胸部透视所占的比重(44%)[3],但与福建省南平市2013年医疗照射频率调查的结果(胸透占X射线诊断6%)接近[4]。因此,在今后的普查中,应当进一步确证福建省医疗照射X射线诊断以透视检查为主的现象是否已改善,并且特别要关注一级医院(卫生院)的胸透照射情况。

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CT检查占X射线诊断检查的48.86%,成为除DR/CR之外的主要放射诊断检查手段,甚至超过DR/CR检查。英国关于医用X射线诊断的人口剂量调查结果也指出虽然CT只占X射线诊断检查的7%,但其所致集体剂量却占47%[5]。目前已知单次CT检查剂量为普通X射线检查的5~20倍[2],因此不能忽视CT检查所增加的集体剂量负担,在今后普查中有必要增加对CT扫描正当性和重复性的调查。在对CT检查部位的分析发现,7家医院CT检查以头颅、胸部和腹部为主,这与2009年上海市CT扫描以头颅(35%)和胸腹部(36%)为主的调查结果相似[6]。对7家医院CT检查的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儿童(0~15岁)CT检查占4.86%,且儿童受检者头部检查占73.8%,高于日本[7](63%)和瑞士[8](62%)相似调查的结果。中国台湾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接受头部CT扫描的频次与其随后发生良性与恶性大脑肿瘤的风险是相关的[9]。因此,在今后普查中,有必要增加对儿童CT扫描的正当性、CT扫描的阳性率以及儿童CT扫描参数的调查,甚至可以将0~15岁的年龄段进一步分组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发现,7家医院的HIS信息系统能够搜集到比较齐全的X射线诊断照射资料,而牙科机、介入、放射治疗、核医学的医疗照射信息经常无法从该系统获取,只能通过纸质登记本进行资料搜集,但纸质登记本登记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缺失。因此,在今后普查中,可以考虑在HIS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的收费系统、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等多渠道搜集调查资料。同时为确保HIS系统搜集到的资料完整、可靠,可以在HIS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人工抽样进行复核。

在调查中发现,本方案未涉及对X射线骨密度仪和X射线碎石机照射情况的调查,但目前各大医院一般都配备有该设备,因此今后可以增加对该设备的医疗照射情况的调查。在调查统计过程中发现,调查表中关于照射部位的分类不明确,例如CT照射频度调查表中,颅脑和五官照射部位明确,但对头颈部其他部位的检查,如上下颌骨、喉部等检查,在统计时无法明确归入哪个部位进行统计,因此在普查前还应结合临床检查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调查表,对一些比较难以把握的检查部位给予明确的说明,便于调查统计。

利益冲突 本研究受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医疗照射辐射防护与质量控制(131031110000150002) 项目资助,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张燕负责数据整理与论文撰写;黄丽华负责调查方案的制订,调查工作的协调和论文修改;郑森兴、郭进瑞、郭火仲协助调查数据的搜集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 2000 report: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R]. Vienna:UNSCEAR, 2000.
[2] 苏垠平, 孙全富. 部分地区X射线诊断照射频度调查及CT所致癌症风险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
Su YP, Sun QF.Research on the frequency of X-ray diagnostic radiation in some areas and the radiation cancer risk in induced by CT[D].Beijing: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4501-1014348173.htm
[3] 郑均正, 岳保荣, 李述唐. 我国"九五"期间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频率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 (Suppl): s14-s14.
Zheng JZ, Yue BR, Li ST. The frequency of X-ray diagnostic radiation during the 9th Five Year-Plan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00, 20 (Suppl): s14-s14.
[4] 李朝辉, 祖庆, 张远浩, 等. 南平市医疗照射频率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 (2): 198-200.
Li CH, Zu Q, Zhang YH,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exposure frequency in Nanping[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6, 25 (2): 198-200.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2.025.
[5] Hart D, Wall BF. UK population dose from medical X-ray examinations[J]. Eur J Radiol, 2004, 50 (3): 285-291. DOI:10.1007/s003390050021.
[6] 王彬, 郑均正, 高林峰, 等. 上海市医用X射线CT的应用频率及其分布研究[J]. 辐射防护, 2013, 33 (2): 65-73.
Wang B, Zheng JZ, Gao LF, et al. The application about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X-CT in Shanghai[J]. J Radiol Prot, 2013, 33 (2): 65-73.
[7] Ghotbi N, Ohtsuru A, Ogara Y, et al. Pediatric CT scan usage in Japan:results of a hospital survey[J]. Radiat Med, 2006, 24 (8): 560-567. DOI:10.1007/s11604-006-0072-8.
[8] Verdun FR, Gutierrez D, Vader JP, et al. CT radiation dose in children:a survey to establish age-based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in Switzerland[J]. Eur J Radiol, 2008, 18 (9): 1980-1986. DOI:10.1007/s00330-008-0963-4.
[9] Huang WY, Muo CH, Lin CY, et al. Paediatric head CT sca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malignancy and benign brain tumour: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Brit J Cancer, 2014, 110 (9): 2354-2360. DOI:10.1038/bjc.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