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Vol. 37 Issue (8): 605-608   PDF    
浙江省部分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现状及辐射水平调查
赵三虎, 吴寿明, 赵尧贤, 俞顺飞, 罗进, 郦依华, 李新星, 宣志强     
310058 杭州,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与核安全防护科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5个地市抽取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医院介入放射机房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采用医院填报的方法收集,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和机房外辐射水平采用现场辐射水平检测的方法收集。结果 41家医院均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设施,但有22家医院配备不完整;下X射线管照射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胸部、腹部、下肢部比头部更容易受到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4.92,P < 0.05);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水平合格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14.92,P < 0.05);防护吊帘可以显著降低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68.28,P < 0.05);同时,防护吊帘可以提高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的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8.45,P < 0.05)。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辅助防护设备,加强对胸部、腹部和下肢部等部位的保护;医院必须积极开展放射工作场所的日常监测,及时对防护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关键词]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     辐射水平     防护    
Investigation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tus and radiation exposure level at interventional workplace in Zhejiang province
Zhao Sanhu, Wu Shouming, Zhao Yaoxian, Yu Shunfei, Luo Jin, Li Yihua, Li Xinxing, Xuan Zhiqiang     
Division of Radi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10058 Hangzhou,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an Zhiqiang, Email:532129014@qq.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and to analyze the existent problems. Methods Using the random sampling, 70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places were selected from Hangzhou, Ningbo, Wenzhou, Shaoxing and Jinhua. Information on personal radiation protective products and equipment was collected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y hospital and the radiation dose was monitored at various body parts of the workers and at the outside of the operating room. Results All hospitals have been equipped with personal radiation protective products and equipment, 22 of which were not with these products and equipment as required. Chest, abdomen and lower limb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ers are easy to receive higher radiation dose than in head (F=4.85, 4.92, P < 0.05). The acceptance rates among different body parts of the workers were difference significantly (χ2=35.14, 14.92, P < 0.05). Using protective curtain can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significantly (t=11.61-68.28, P < 0.05). Meanwhile, it also can improve the acceptance rates significantly (χ2=6.09-28.45, P < 0.05). Conclu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us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equipment among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ers to reduce the levels of the individual doses to them.Hospitals must enhance the routine monitoring for improved radiaton protection.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ers     Radiation dose     Protection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暴露于X射线辐射场中,距离近,时间长,因此全身各个部位易受到不成程度X射线照射。据报道,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接触剂量是卧位透视的13.7倍[1]。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标准,明确规定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400 μGy/h[2]。为了解介入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2015年开展了浙江省介入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调查研究,对介入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防护设备配备情况进行调查。

材料与方法

1.调查范围:根据各地市开展介入工作医院数量,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5个地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选择18、14、3、6、7家医院的总计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开展该项目。

2.调查内容与评价标准:对选定的每家医院,通过医院填报表格,调查员现场核实的方式开展介入放射工作场所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机房外和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3.检测方法:对放射诊断机房周围, 包括四面墙体、地板、顶棚、机房的门、观察窗、管线洞口等部位,进行放射防护检测;透视防护区内,X射线剂量率仪分别在第1和第2术者位平面上按头部、胸部、腹部、下肢和足部位置进行巡测,检测点距地面分别为155、125、105、80和20 cm。

(1) 模体:检测中采用标准水模,标准水模外尺寸为300 mm×300 mm×200 mm,箱壁用有机玻璃制作;1.5 mm Cu,铜板尺寸为300 mm×300 mm×1.5 mm。

(2) 模体位置:置于有用线束中,诊疗床与影像接收器间距250 mm,照射野面积250 mm×200 mm。

(3) 检测条件:X射线设备和设备配置的防护设施呈正常使用摆放状态,采用透视照射模式,照射方式有自动曝光控制的设备,水模体上增加厚度为1.5 mm的铜板,选择自动亮度控制条件;无自动亮度控制的设备选择70 kV、1 mA条件,射束垂直从床下向床上照射,设备条件不具备时选择射束垂直从床上向床下照射。

(4) 检测仪器:美国Fluke公司产的451P-DE-SI-RYR型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探测射线能量范围为5 keV~20 MeV,剂量探测范围为0.01 mSv~ 10 Sv,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评价标准:参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2]针对介入放射学用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X射线设备在确保铅屏风和床侧铅挂帘等防护设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400 μGy/h;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应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铅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等辅助防护设施;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 μSv/h。

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不同位置辐射水平的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方差分析,辐射水平合格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防护吊帘对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不同位置辐射水平影响,经正态性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介入放射工作场所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41家医院,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介入工作场所的周工作量为27.1人次。所有医院均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辅助防护设施,但有22家单位未按标准要求配备完整的个人防护用品或辅助防护设施。缺失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主要集中在铅橡胶手套和移动防护屏。铅橡胶手套的配备率为58.5%(24/41), 移动防护屏的配备率为78.0%(32/41)。

2.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辐射水平监测情况:本次调查主要对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的第1术者位和第2术者位进行监测,结果见表 12。由表 1可知,第1术者腹部剂量水平最高,头部剂量水平最低,各部位辐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P < 0.05);第2术者腹部剂量水平最高,足部剂量水平最低,各部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P < 0.05)。第1术者位辐射剂量合格率最高的部位为头部,合格率最低的部位为腹部;第2术者位辐射剂量合格率最高的部位为头部和足部, 合格率最低的部位为腹部。各部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14.92,P < 0.05,表 2)。

表 1 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辐射水平监测情况(μGy/h,x ±s) Table 1 Rradiation dose measurd o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kers(μGy/h, x ±s)

表 2 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辐射水平合格情况 Table 2 Acceptance rates on different body parts of workers

3.辅助防护设施对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辐射水平的影响:调查发现,70台介入设备中,有69台介入设备按要求配备了铅悬挂防护屏和床侧防护屏/帘,但其中有17台设备未配备防护吊帘。有防护吊帘时,第1、2术者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部位的辐射水平分别为(212.4±88.5) 和(209.4±106.2)μGy/h;无防护吊帘时,第1、2术者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部位的辐射水平分别为(489.8±231.5) 和(533.7±248.4)μGy/h。防护吊帘可降低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68.28, P < 0.05,表 3);同时,防护吊帘可以提高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各部位的检测合格率(χ2=6.09~28.45,P < 0.05,表 3)。

表 3 有无防护吊帘对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辐射水平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protective curtain on radiation dose to workers

4.机房外辐射水平监测情况:本次调查共涉及70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其中66个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外辐射水平监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合格率为94.3%。其中,3个不合格位点位于放射工作人员出入门(4.6、7.6、8.28 μSv/h),1个不合格位点位于患者出入门(5.6 μSv/h)。

讨论

介入放射学具有适用范围广、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3]。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其已成长为继内科学、外科学之后的第3大治疗学。与此同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第1术者和第2术者的5个部位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胸部、腹部和下肢部易受到高剂量的射线照射,并且第1术者的腹部和下肢部以及第2术者的腹部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400 μGy/h的限值,第2术者位胸部所受平均辐射剂量接近400 μGy/h的限值;头部和足部所受平均辐射剂量水平相对较低,提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上述3个部位的放射防护。

GBZ 130-2013中明确规定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中应该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2]。本研究发现,医疗机构基本配置了相应的防护设施,但铅橡胶手套和移动防护屏被部分医疗机构所忽视。同时,本研究针对防护吊帘防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护吊帘可以使第1术者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部位的辐射水平降低56.6%,第2术者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部位的辐射水平降低60.7%。防护吊帘可以显著提高术者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部位的检测合格率。因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充分利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同时,必须注重防护吊帘等辅助防护设施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受照剂量。未按规定配备防护吊帘等辅助防护设施的医院应当补充购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辅助防护设施的使用率。同时,相关设备供应方在改善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的同时,应该注重辅助防护设施的设计与配置,从而降低相关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由于本次调查严格按照GBZ 130-2013要求操作,射束垂直从床下向床上照射,故下肢部和腹部所受辐射剂量水平较高,与孙秀玲等[4]研究的关于下X射线管介入放射学辐射场所分布特征相一致。结果提示,在下X射线管操作过程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更应重视诊疗床以下的辐射防护工作,注重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等辅助防护设施的合理、有效使用。

由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需要持续曝光,且曝光条件高,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会接触较大剂量照射外,长期小剂量X射线会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影响[5]。本研究发现,放射工作人员出入门或者患者出入门是射线泄漏的高发位点。因此,医院应该配置辐射巡测仪,加强该位置的日常监测和维护;同时,按照国家法规和标准规定,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医院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状态检测。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是目前医疗放射防护的重点和难点。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放射防护意识。同时,在手术操作时,应在不影响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管电压、管电流,缩短曝光时间,减小照射视野,并提高介入工作人员手术操作熟练程度。

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赵三虎负责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论文的撰写,并参与现场资料的收集;吴寿明、赵尧贤、俞顺飞参与现场资料的收集;罗进、郦依华、李新星负责收集数据的录入、核对;宣志强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袁志强, 林秀华, 刘晓虹. 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监测与评价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 18 (2): 117-120.
Yuan ZQ, Lin XH, Liu XH. Research on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tion of X-ray protection during intervention treatment[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1998, 18 (2): 117-12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8.02.023.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ic of China. GBZ 130-2013 Requirement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medical X-ray diagnosis[S]. 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3.
[3] Padovani R, Rodella CA. Staff dosimetry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J]. Radiat Prot Dosim, 2001, 94 (1): 99-103. DOI:10.1093/oxfordjournals.rpd.a006490.
[4] 孙秀玲, 王连生, 原丽华. 上球管与下球管X射线介入放射学辐射场分布特征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 (4): 283-284.
Sun XL, Wang LS, Yuan L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adiation field distribution of superior ball duct and lower ball duct X-ray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05, 14 (4): 283-28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4.029.
[5] 张士成, 田光, 刘林修, 等. 小剂量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 (2): 163-165.
Zhang SC, Tian G, Liu LX, et al. The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low-dosage radiation on the health of the staff member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08, 17 (2): 163-16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8.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