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应当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办理[1]。由于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以下简称“办证”)所需材料包括了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所以办证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广州市是我国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多,本中心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广州市属及以下医疗机构办证。自2011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已为上千名放射工作人员办证,为了解本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办理情况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特进行本次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2011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广州市属及以下医疗机构来本中心申请并成功受理办证所提交的资料。包括:申请办证的《申请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出具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合格证书、由具备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由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报告(最近1年的报告,每3个月至少1次;新入职员工不硬性要求)等。所涉及的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介入放射学以及其他医学应用这4类,而设有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主要是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为放射工作人员办证。
2. 方法:将医疗机构提交办证的资料进行整理过录。收集的信息包括:办证时间、职业照射种类、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放射工龄、现工作医院级别)、放射防护培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个人剂量监测机构等。
3.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设置逻辑限定语,由同一人进行双录入,经核对、校正无误后导入SPSS 21.0软件,对办证的放射工作人员特征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 结果办证放射工作人员特征分布:从2011年10月开始办证以来,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1143人,其中男性762人,占66.67%,女性381人,占33.33%。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为(36.6±9.8)岁。放射工龄0~53年,平均放射工龄为(11.8±10.4)年。新入职人员(上岗1年内)办证的有65人,占5.69%,在岗人员(上岗1年及以上)办证的有1 078人,占94.31%。其他特征分布详见表 1。
![]() |
表 1 广州市医疗机构2011—2014年办证放射工作人员特征分布情况 Table 1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workers certificated in Guangzhou medical institutions during 2011-2014 |
三、 讨论
《放射工作人员证》不仅是放射工作人员的上岗凭证,还与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一起作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内容,是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的体现。我国放射卫生借鉴着国外的经验一直在不断发展。文献显示,目前我国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尚未达到100%持证上岗的监管要求[2-7]。本研究通过对已办证放射工作人员分析发现,性别以男性为主,其数量是女性的2倍;职业照射种类以诊断放射学为主;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占近70%(年龄≤40岁,放射工龄在15年及以内)。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3]。
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放射卫生防治工作应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督、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8]。其中,用人单位起主导作用,行政机关起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牙科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类别的办证数量少,分别为23和148人。究其原因,可能与医疗机构不清楚放射工作人员定义,未完全把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统一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有关,尤其是口腔科牙片机、全景机、CT机等射线装置的操作使用人员,和骨科、泌尿外科等利用射线装置在手术过程中予以定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心血管等科室施行介入的工作人员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办证量逐年增加,2014年的办证量最多,占总办证人数的40%以上,而这与2014年广东省卫生监督所针对医疗机构开展了放射诊疗专项整治工作有很大关系,也进一步印证了卫生行政部门的促进作用。
利益冲突 此项研究未接受过第三方资助或服务,在论文的设计、撰写和发表过程中,所有作者均知情、参与,并达成一致的学术理解,不存在引起利益冲突的关系作者贡献声明 王畅负责论文的构思和设计、资料采集录入、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莫素芳和张静波参与论文的构思和设计,指导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黎金荣参与资料的采集和数据分析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Z]. 2007. Decree No.55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of radiation workers[Z]. 2007. |
[2] | 李小娟, 孙全富, 傅颖华, 等. 我国7省158家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 2013, 40 (3) : 237-241 Li XJ, Sun QF, Fu YH, et al. Analysis on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status of radiologic workers in 158 hospitals of 7 provinces in China[J]. Chin Occup Med , 2013, 40 (3) : 237-241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3.03.016 |
[3] | 郭进瑞. 福建省放射诊疗监管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0. Guo JR.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to supervise and administrate the radiodiagnosis and radiotherapy &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D]. Fuzhou: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0. |
[4] | 林涌钦, 王海军, 罗晋甘. 深圳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存在问题分析[J]. 职业与健康 , 2015, 31 (16) : 2265-2267 Li YQ, Wang HJ, Luo JG.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radiotherapy staff in Shenzhen[J]. Occup Health , 2015, 31 (16) : 2265-2267 DOI:10.13329/j.cnki.zyyjk.2015.0786 |
[5] | 吕建武, 谭永杰. 莱阳市放射卫生管理现状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 2006, 15 (2) : 167-168 Lyu JW, Tan YJ.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radiological health management in Laiyang[J]. Chin J Radiol Health , 2006, 15 (2) : 167-16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2.018 |
[6] | 傅永珍, 刘亚洲, 王宏斌, 等. 天水市医用X射线放射防护现状调查[J]. 职业与健康 , 2007, 23 (8) : 591-592 Fu YZ, Liu YZ, Wang HB, et al.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for medical X-ray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Tianshui[J]. Occup Health , 2007, 23 (8) : 591-592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7.08.004 |
[7] | 牛丽霞, 陈士玉, 解丽丽. 章丘市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 2012, 24 (10) : 1249-1250 Niu LX, Chen SY, Xie LL.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radiological health management for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ituations in Zhangqiu[J]. Med J Chin People's Health , 2012, 24 (10) : 1249-1250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2.10.065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Z]. 2011. Decree No.52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d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of PRC[Z].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