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Jax.Hub.Config({tex2jax: {inlineMath: [['$', '$'], ['\\(', '\\)']]}}); function MyAutoRun() {    var topp=$(window).height()/2; if($(window).height()>450){ jQuery(".outline_switch_td").css({ position : "fixed", top:topp+"px" }); }  }    window.onload=MyAutoRun; $(window).resize(function(){ var bodyw=$win.width(); var _leftPaneInner_width = jQuery(".rich_html_content #leftPaneInner").width(); var _main_article_body = jQuery(".rich_html_content #main_article_body").width(); var rightw=bodyw-_leftPaneInner_width-_main_article_body-25;   var topp=$(window).height()/2; if(rightw<0||$(window).height()<455){ $("#nav-article-page").hide(); $(".outline_switch_td").hide(); }else{ $("#nav-article-page").show(); $(".outline_switch_td").show(); var topp=$(window).height()/2; jQuery(".outline_switch_td").css({ position : "fixed", top:topp+"px" }); } }); 2012—2014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Vol. 36 Issue (6): 453-455   PDF    
2012—2014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魏本正, 郭淑宁, 邹广东     
276400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影像科
Analysis of radiation worker doses monitored in a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Wei Benzheng, Guo Shuning, Zou Guangdo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Yishui Central Hospital,Linyi City,Linyi 276400,China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回顾分析2012—2014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旨在调查各科室辐射防护情况,掌握真实剂量水平,及时发现防护漏洞,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

材料与方法

1.监测对象: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人员92人,其中X射线诊断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分别为56、10、8和18人。2012—2014年3年间个人剂量仪监测共12次,1年内接受4次定期监测的为有效监测,由于职工退休、离岗及新进员工等原因,有效监测周期不全者19人,实际统计有效监测836人次。

2.监测仪器:测读装置采用北京防化院生产的RGD-3B型热释光仪;监测元件为北京康科洛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TLD469型LiF(Mg,Cu,P)剂量片和2000B型退火炉。

3.监测方法: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要求进行,采用热释光法监测。被检测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剂量计佩戴在放射工作人员的左胸部,穿戴铅围裙时,个人剂量计佩戴在铅围裙内左胸部,以3个月为监测周期,每年监测4次,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监测。对于单个监测周期监测数据超过1.25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将其列为应接受剂量调查的人员,发放《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达到调查水平剂量核查登记表》,调查本人其个人剂量计佩戴期间是否发生过剂量计被打开、被水浸泡、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等,排除异常情况,判定是否属于实际过量照射,调查结果由本人和单位负责人确认、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4.质量控制:剂量计按时收发,按要求及时佩戴,减少佩戴误差;热释光测量系统每年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合格,处于有效期内;玻璃管剂量检测器是同一批次购买,出厂前经过统一筛选,可降低探测元件的分散性;定期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全国外照射剂量计盲样比对,结果评定为合格;监测中对异常数据进行调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年份年剂量当量频数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外照射个人剂量不同年份监测结果:结果见表 1。2012—2014年年剂量当量<1.25 mSv的占绝大多数,分别为95.43%、94.48%和99.00%;年剂量当量在1.25~5 mSv的共24人次,占监测人次的2.87%,年剂量当量在5 mSv以上的共8人次,占监测人次的1.08%;人均年剂量当量最低是2014年,为0.07 mSv。各年份年剂量当量<1.25 mSv的分布人数,2014年与2012、2013年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9.59,P <0.01,表 1)。

表 1 2012—2014年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radiation worker dose monitoring in a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2.放射工作人员不同工种受照射剂量: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知,年剂量当量>1.25 mSv的人员,X射线诊断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依次占监测人次的1.43%、0.12%、0.24%和2.15%,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范围为0.08~0.40 mSv,其中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的是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有5人年剂量当量超过5 mSv,占监测人次的0.60%;其次是X射线诊断学人员,有3人年剂量当量超过5 mSv,占0.36%;1人年剂量当量超过20 mSv;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低,均未超过5 mSv。

表 2 2012—2014年医院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radiation worker dose monitoring in a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in terms of category

3.个人剂量异常值原因分布:结果见表 3。由表 3可知,不同放射工种个人剂量异常值原因分布中,排名第一是“个人剂量计佩戴在铅衣外”,占异常值的42.42%;第二位是“佩戴期间工作量明显增加”,占异常值的24.24%,调查主要为介入放射学医师和X射线诊断学床边摄影技术人员。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诊断学异常值人员最多,分别占到54.55%和36.36%。

表 3 不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值分布(人次)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worker abnormal dose values in a hospital in 2012-2014 in terms of category (person-time)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4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范围为0.08~0.40 mSv,低于2000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1.1 mSv)[2],远低于国家规定剂量限值(20 mSv)[3]以下,连续3年人均年剂量当量维持在0.19 mSv左右,低于2010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的0.243 mSv[4],2014年人均年剂量当量低至0.07 mSv。年剂 量当量频数分布<1.25 mSv的,2014年占99.00%,比2012年的95.43%提高3.60%,说明整体辐射防护设施达标,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防护水平逐步提高。但个人剂量大小分布不均匀,有8人次年剂量当量在5~ 15 mSv之间,他们是部分从事介入操作和床边摄影的工作人员,原因主要是剂量计佩戴不规范和佩戴期间工作量明显增加。

不同工种剂量分布方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0.40 mSv,与2010—2012年山西省直管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报道一致[5]。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有5人年剂量当量超过5 mSv,他们是介入手术的主刀人员,工作中近台操作,边插管边曝光观察导管位置,诊疗曝光时间长及手术中工作人员不易防护等,客观上导致接受的X射线剂量高于其他类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排在第二的是X射线诊断人员,为0.17 mSv,有3名床边摄影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超过5 mSv,他们防护意识不强,有时不穿铅防护衣进行床边摄影,还有一名摄影技术人员单次个人剂量计监测值超过20 mSv,是由于被监测本人认为每次监测结果都正常,怀疑个人剂量计不能如实监测剂量而故意照射;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人员年人均剂量当量最低,为0.08 mSv,说明这两个科室防护布局合理,防护措施到位,操作管理规范。

个人剂量计佩戴在铅衣外的人员主要为介入放射学近台操作人员,他们希望知道身体没有屏蔽部位的受照量,是个人剂量计监测值增高的原因。另外,有少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出于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怀疑或希望引起上级的重视以提高工作待遇等原因,人为将个人剂量计留置于机房或进行故意照射[6],人为造成个人剂量计监测值增高。

总之,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防护,一是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放射诊疗单位应加强监管,对超辐射剂量人员及时查明原因;二是通过改进放射防护设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水平;三是对工作量大、人员偏少的介入工作岗位,要适当增加人员,合理安排介入手术的数量,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魏本正负责论文的撰写;郭淑宁和邹广东负责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Z 128-2002 Standard for person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S]. Beijing: Chinese Standard Press, 2002.
[2] 胡爱英.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24 (4) :377–379. Hu AY.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ersonal sose monitoring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04, 24 (4) :377–379 .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GB 18871-2002 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and radioactive sources safety[S]. Beijing: Chinese Standard Press, 2003.
[4] 秦永春, 徐小三, 杨小勇, 等. 2010年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2,28 (18) :2213–2215. Qin YC, Xu XS, Yang XY, et al. Personal dose monitoring results of some radiation personnel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10[J]. Occup Health, 2012, 28 (18) :2213–2215 .
[5] 刘慧芳, 范冬梅. 山西省2010-2012年省直管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3,33 (6) :655–65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3.06.023. Liu HF, Fan DM. Analysis of personal dose of external exposure to medical radiation personnel in Shanxi province in 2010-2012[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3, 33 (6) :655–656 .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3.06.023.
[6] 胡新海, 路建超, 王中立, 等. 宝鸡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有效监测现状分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2,38 (5) :312–314. Hu XH, Lu JC, Wang ZL, et al.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personal dose monitoring of radiation personnel in Baoji[J]. Ind Health Occup Dis, 2012, 38 (5) :312–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