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管理水平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学依据。现就2004—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监测对象:以内蒙古地区16家省级直属医疗机构和部分盟市X射线和放射源使用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包括2004—2014年期间901~2 126名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人员。
2.仪器设备:测读及退火仪器为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FJ-427A1型热释光剂量仪,FJ-411B型热释光退火炉。探测器为中国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生产的GR200A型LiF(Mg,Cu,P)热释光片(Φ4.5 mm×0.8 mm),配TLD469型剂量盒。
3.监测方法: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将LiF(Mg,Cu,P)热释光片密封装于长方形组织等效性较好的塑料盒中作为剂量计,分发给被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佩戴周期为3个月,同时在每个受检单位选取非放射性工作场所布放一个剂量计,进行辐射本底监测。剂量计回收后由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剂量测量。剂量计的性能检验按《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2]的规定方法进行。
4.质量控制:①圆片探测器先统一退火,用辐照器照射一定剂量,测量并按标准误差<5%的条件进行筛选后使用。探测器每两年更换一次。②定期委托国家计量检定部门进行热释光测量系统的检定,并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比对。③一个监测周期内监测结果>1 mSv时,对受照情况进行高剂量调查,确保数据真实性;检测结果低于测量系统最低可探测水平(MDL)时,检测结果记录为1/2 MDL。
1.内蒙古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总体情况:结果列于表 1。由表 1可知,内蒙古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数及受 监测单位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至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年人均有效剂量降低至0.86 mSv/年。
![]() |
表 1 内蒙古地区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2004—2014) Table 1 Basic conditions for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in the Inner Mongolia Region(2004—2014) |
2.不同职业类别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比较:结果列于表 2、3。由表 2、3可知,X射线诊断是各类辐射类型中年集体有效剂量的主要贡献者,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各辐射类型的总年集体剂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介入放射学在各辐射类型的年集体有效剂量贡献中仅次于X射线诊断,而介入放射学是各辐射类型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的主要贡献者,这说明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数量虽然远少于从事X射线诊断的职业人员,但此类放射工作人员可能接受到的辐射剂量要高于从事其他辐射类型的职业人员。
![]() |
表 2 内蒙古地区不同工种职业照射监测结果(2004—2014) Table 2 Monitoring result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different occupations(2004—2014) |
![]() |
表 3 内蒙古地区各职业类别的NR值和SR值(2004—2014) Table 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NR and SR in different occupations(2004—2014) |
各辐射类型的职业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总体上均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至2014年,除介入放射学从业人员外,其余各辐射类型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降至1 mSv/年以下。
对于>1 mSv的人群组,不论是人员份数NR1还是集体剂量份数SR1,都呈现随时期而减小的趋势。对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和工业应用3种职业辐射类型,达到调查水平 5 mSv的人员份数NR5和集体剂量份数SR5也呈现了随时期而减少的趋势,而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却未体现这种趋势。
3. 超剂量限值结果分析:2004—2014年之间共有89例年有效剂量超过20 mSv的监测结果,统计以上监测结果的核查记录,列于表 4。由表 4可知,因未正确使用个人剂量计或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导致测量结果失实的例数占总数的88.76%。在各类可能导致超过剂量限值照射的工作类型中,介入放射学所占比例约为70%。
![]() |
表 4 内蒙古地区个人剂量计使用方式与超剂量限值人数的关系 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age patterns of personal dosimeter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excess of dose limits |
对2004—2014年个人剂量监测的总体状况分析表明,内蒙古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和开展放射实践活动单位数量逐年增多,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射线装置的更新和防护状况的改善,内蒙古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职业性外照射水平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至今已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不同辐射类型的放射工作人员群体中,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是个人剂量监测的主体。对比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和年集体有效剂量,从事X射线诊断的放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高于其他类型,从事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其他类型。随着辐射防护水平的逐年改善,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职业照射的剂量也随之降低,这种辐射防护水平逐年改善的情况虽然使得从事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整体上也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其工作环境特点的原因,对可能接受较大剂量的人群组而言,仍然存在比其他类型职业照射更高的风险。
根据对超剂量限值人员的调查结果,对介入放射学的操作医师和核医学进行药物操作的技师而言,更应注重对手部皮肤,眼晶状体等局部器官受照剂量的监测[3, 4]。目前,内蒙古地区已陆续开展针对介入医师和核医学技师的双剂量计监测,尚未开展局部器官剂量监测工作,这将是今后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点和研究方向。对从事工业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和年集体有效剂量均低于从事医用放射诊疗的放射工作人员,但是仍存在因为管理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比医用辐射事故更加严重的人员受照事件。对从事X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开展定期的放射防护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放射诊疗单位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制度,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对达到调查水平和超过剂量限值的监测数据的核查工作,避免和甄别因故意照射造成的可疑剂量监测结果,指导工作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需要穿戴防护用具的情况下,正确使用个人剂量监测器件。
利益冲突 (1)论文内容系作者在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期间成果,该项研究未接受第三方的资助或服务;(2)在论文的设计、撰写和发表过程中,第一作者许潇,第二作者卢丽丽,通信作者王成国均参与、知情,达成一致的学术理解;(3)论文作者的配偶、工作伙伴或子女无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财务关系;(4)论文作者无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非财务冲突关系 作者贡献声明 许潇负责构思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卢丽丽参与实施研究、采集数据、统计分析;王成国参与构思和设计实验,指导论文的撰写和修改[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R].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Z 128-2002 Specifications of individual monitoring for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R].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02.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R].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Z 207-2008 Testing criteria of personnel dosimetry performance[R]. 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08. |
[3] | Carinou E, Donadille L, Ginjaume M, et al.Intercomparison on measurements of the quantity personal dose equivalent,Hp(0.07),by extremity ring dosimeters in medical fields[J].Radiat Meas,2008,43(2):565-570.DOI:10.1016/j.radmeas.2008.01.002. |
[4] | Kamenopoulou V,van Dijk JWE,Ambrosi P,et al.Aspects of harmonisation of individual monitoring for external radiation in Europe:conclusions of a EURADOS action[J].Radiat Prot Dosim,2006,118(2):139-143.DOI:10.1093/rpd/ncl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