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研究、医疗照射中的辐射防护,以及射线防护监测等的科研、医疗、管理人员。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能的发展和学术交流。本刊设有述评、放射生物学、放射病救治、放射治疗、放射卫生、辐射剂量、影像技术、论坛、综述、消息等栏目。欢迎投稿。
一、投稿要求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英文摘要可略详,摘要需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
2. 投稿方式:本刊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需经
本刊网站(www.cjrmp.net)或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http://www.cma.org.cn)注册投稿,请先阅读本刊稿约,下载并填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寄至本刊编辑部。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
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文题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括号内为项目号)",并在投稿时附基金项目审批复印件。
4. 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收取处理费的规定,本刊从2009年起,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00元(中华医学会会员50元,须附会员证复印件)。确定采用后,酌收适当的发表费。先由编辑部寄给作者交纳发表费的通知单,发表费由作者所在单位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出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本刊1册。
5. 著作权事项: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6.本刊联系方式:100088 北京市德外新康街2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部收。电话(传真):010-62389620,Email:cjrmp@cjrmp.sina.net。
二、撰稿要求1.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尽量不使用缩略语。
2. 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和邮编及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注于同页。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参照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 以上4条均需具备。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正文后"志谢"部分。
3. 摘要:论著类稿件必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果和统计量)、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主语。中文摘要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适当增加字数,至1000字左右。英文摘要的题目应另页单列,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相一致,然后列出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称及邮编,并在邮编后加列国名。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4. 关键词:本刊采用浅标引,针对文章所研究的重点内容,列出2~5个关键词。关键词不用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中、英文应一致,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关键词间用";"隔开。
5. 正文:(1)引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50字。(2)方法:描述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观察指标。说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剔除标准及一般情况等。所有被研究人员(志愿者和患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提供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药品、试剂使用通用名称,应说明来源、批号或规格。可列出建立实验方法的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阐明改进之处及理由。如为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备他人重复。最后,要写明所用的统计学方法。(3)结果:按逻辑顺序叙述重要的研究结果,要求数据准确、层次清楚,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导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据以计算导数的绝对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例如:t=2.85,P<0.05。(4)讨论:着重讨论研究结果创新及得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研究相比较,并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必重复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叙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要过多罗列文献,避免做不成熟的主观推断。讨论部分一般不应列图表。
6. 医学名词以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命令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及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使用时可参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主题词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所译、最新版本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书写。
7. 图表:要求少而精,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图(表)应具体、明确。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则在该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图片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表和图不要重复同一内容,文中应尽量避免重复叙述图和表中的数据。图的长、宽度请勿超出7.5 cm。照片应清晰,并用箭头标示出部位。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8. 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并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 等)。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当P<0.05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9.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英文缩略语不得拆开移行。
10.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发表的原著,数量按需要而定。按引用次序在文中引用处加[ ]号注于右上角,文后著录时序号外也加[ ]。内部刊物资料、个人通信及未发表资料等请勿列入参考文献,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按姓前名后书写,1~3人全列出,3人以上只列前3者,后加",等(et al)"。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文题后标明文献类型。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1] | Halpern SD,Ubel PA,Caplan AL.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J]. N Engl J Med,2002,347(4):284-287. |
[2] | 陈敏华,吴薇,杨薇,等.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91-3494. |
[3] | Geraud G,Spierings EL,Keywood C. Tolerability and safety of frovatriptan with short- and long-term use for treatment of migraine and in comparison with sumatriptan[J]. Headache,2002,42(Suppl 2):S93-99. |
[4] | Glauser TA. Integrating clinical trial data into clinical practice[J]. Neurology,2002,58(12 Suppl 7):S6-12. |
[5] |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检验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标本检测安全管理指南(暂行)[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5):320-321. |
[6] | Kinra S, Lewendon G, Nelder R, et al. 化学气体污染突发事件中的人群疏散:横断面调查[J].陈雷,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8(5):285-288. |
[7] | 王家良.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M].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8] | 诸骏仁.昏厥与休克//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1-585. |
[9]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WHO,1970:1-74. |
[10] | 何秉贤. 高新技术代替不了物理诊断[N]. 健康报,2006-03-13(3). |
[11] | Foley KM,Gelband H. Improving palliative care for cancer [M/OL].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1 [2002-07-09]. http://www.nap.edu/books/0309074029/html. |
[12]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