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群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的建设、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健康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相关研究表明,持续的压力和心理刺激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身心反应,甚至导致亚健康或疾病状态[1, 2]。从事放射相关工作的人员由于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负担等特殊性,其职业心理压力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3]。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抽选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旨在为针对性的进行压力管理,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对象:本调查对我国29个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核电站以及从事辐射防护相关工作的研究院、检测公司等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单纯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235份调查问卷,收回220份有效调查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3.6%。
2. 调查方法和内容: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s questionnaire,CPSS)、一般健康量表(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12,CHQ-12)和放射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内容包括放射工作人员一般情况、职业压力、健康情况及放射防护知识认知等情况。
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月经济收入等。
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通过个体知觉的紧张状况来反映压力程度。由14个反映压力的紧张和失控感的问题构成,评分按照0-1-2-3-4的方法进行,4、5、6、7、9、10和13题反向评分,纳入分析的指标为总分。该量表经实践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从事放射工作人群中评价压力的测量工具[4, 5]。本调查中该部分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49,具有可靠的内部一致性。
一般健康量表:主要反映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担忧抑郁等心理症状及家庭关系等多个维度,最佳分界值为3/4。评分按照0-0-1-1的方法进行,其中第7和第1题为反向评分,纳入分析的指标为总分。该量表由杨廷忠引进并修订中文版,经测量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本调查中该部分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694,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放射知识问卷围绕放射工作人员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制定[7],内容包括对辐射的认知情况、对工作单位辐射防护设施和措施的认知、对目前从事工作危险性的看法等9个问题。
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调查结果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录入并纠错,统计分析使用SPSS 16.0软件。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项指标相关性比较采用Partial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人口学特征:男性164人,女性56人。放射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工作人员为男性,所以,本调查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具有本科学历的受访者人数最多,共144人,占65.6%。年龄分布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趋势,≤25岁及>50岁的受访者分别占比13.7%和6.4%,其余受访者年龄为26~50岁。本次调查中,具有初、中级职称的人员所占比例为65.8%。
2. 压力评定情况: 220人的压力平均值为23.04±6.88,不同人口特征的压力分值情况如表 1所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压力分值最低,为18.18±6.12,与其余职称人群比较,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1,P<0.05)。其余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特征的压力分值情况如表 2所示,从事放射工作时间低于10年的工作人员压力高于其他人群;核电站的从业人员压力略高与其他人群,分值为24.57±6.6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 表 1 放射工作人员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结果(x±s) |
![]() | 表 2 放射工作人员不同职业特征调查结果 |
3. 健康评定情况:根据一般健康量表评分原则,分值≥5分者,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本次调查中,≥5分者共36人,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16.36%,不同人口学特征和职业特征一般健康量表总分≥5分的分布情况见表 1和表 2。其中,≤25岁的人员中总分大于5分者4人,25~30岁之间14人,30~40岁之间12人,40~50岁之间5人,>50岁1人。
为避免年龄在一般健康量表得分中的混杂作用,按照年龄进行分层。控制年龄因素的影响作用,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压力分值和一般健康量表总分进行Partial偏相关分析,压力分值和一般健康量表总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4,P<0.01)。说明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4. 放射知识调查:从放射知识问卷的调查中可知,有59.6%的受调查人员认为自己对辐射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97.2%的人对"放射性"的恐惧性处于一般或完全不恐惧状态;46.4%的人表示偶尔会因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而有压力;19.1%的人表示有时会因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而有压力;5.0%的人表示经常会因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而有压力;有14.5%的受调查人员表示有时会因工作危险而考虑换工作;有5.9%的人员表示工作单位的辐射防护设施和措施对保护身体帮助不大;84.5%的人员参加过辐射防护相关培训,参加过培训的人员有87.1%表示培训有用。
压力在本质上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引起的个体焦虑性反应。在个体适应压力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8]。对医务人员和警察等职业人群的调查表明,在个体适应压力的过程里,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9, 10]。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压力负荷的关系,发现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人口学特征,不同职称组间压力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高职称的人员压力分值最低,这可能与工作经验丰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能力强和较高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压力分值高于其他学历人员,可能与该人群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等较弱有关。
从放射知识问卷的分析可知,所从事工作性质可能是造成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的原因。调查表明,工作单位的辐射防护设施和措施在硬件上已达到了大多数人员的期望,减轻职业心理压力,关键是从心理上进行疏导。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为帮助放射工作人员正确面对工作压力,缓解压力,提出以下对策:从工作单位来说,应加强辐射防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的认知程度;为不同学历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及发展空间,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经济收入水平等;通过挫折应对等实践,进一步增强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定期举行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增强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适应性[11];对受心理压力困扰的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帮助,通过语言心理矫治,进行解释、说服、劝告、启发和诱导。从放射工作人员自身来说,应积极进行压力转移,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劳逸结合,多参加社交活动,并寻求家庭、朋友等多方面的支持,加强沟通合理宣泄,以释放和缓解因工作带来的种种压力。合理运用上述策略将有助于放射工作人员理性且积极地应对工作压力,放松自我情绪,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1] | 雷重琰. 职业应激对人体健康的损害[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5, 23(3) :138-140. |
[2] | 施跃健, 王玲凤. 医生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5) :529-531. |
[3] | 赵志刚, 王继先, 赵永成, 等.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6):540-542. |
[4] | 杨廷忠, 黄汉腾. 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9):760-764. |
[5] | 郭慧, 冯丽云, 杨龚龚. 知觉压力量表在放射工作人群的应用研究[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 36(5):364-367. |
[6] | 杨廷忠, 黄丽, 吴贞一. 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的适宜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9):769-773. |
[7] | 沈福海, 肖淑玉, 崔风涛, 等.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知晓率及其比较[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0, 36(6):366-368. |
[8] | Johnson ME, Brems C, Mills ME, et al.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ntro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change [J]. Adm Policy Ment Health, 2006, 33(4):499-503. |
[9] | 李能江, 李豫川, 周皓岚, 等. 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16):2126-2128. |
[10] | 谢中垚, 郝树伟, 周丽丽, 等. 监狱警察压力、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精神医学杂志, 2014, 27(4):241-244. |
[11] | 于芝华. 核潜艇艇员核应激心理及医学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3):235-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