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
调强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相比于普通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剂量的分布要复杂得多,因此,对调强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开展了调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第7a步),中国是参与国家之一。四川省是参与验证单位之一。本研究使用0.015 cc电离室和Unidos剂量仪,对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光栅小野输出因子进行了验证。
1. 材料与设备:德国PTW公司生产的Unidos剂量仪、0.015 cc电离室、0.6 cc电离室以及30 cm×30 cm×30 cm标准水模体,医用直线加速器(瑞典医科达3台,美国瓦里安2台,德国西门子2台),具体参数见表1,以及配备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剂量仪和电离室均在国家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刻度和校准。
![]() |
表1 7台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参数特性 |
2. 方法
(1)加速器输出剂量质量控制:参考文献[1]方法,在测量方法验证前,首先对所抽检的加速器的剂量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加速器输出剂量的准确和可靠。将0.6 cc的电离室置于标准水模的电离室插孔内,使电离室的有效测量点位于参考测量深度处,6 MV X射线,源皮距100 cm,照射野10 cm×10 cm,水下10 cm测量,根据IAEA 277号报告,计算水中有效点吸收剂量,换算到最大剂量点剂量。
(2)TPS计算多叶光栅小野输出因子:选择7台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医用直线加速器,用30 cm×30 cm×30 cm水模体,经CT扫描(头部扫描条件),层厚2.5 cm,影像传给TPS制定放射治疗计划:6 MV X射线束,SSD为100 cm,水下10 cm,处方剂量10 Gy,分别算出多叶光栅形成的10 cm×10 cm、6 cm×6 cm、4 cm×4 cm、3 cm×3 cm和2 cm×2 cm照射野的机器跳数(MU),所有照射野读数分别归一到10 cm×10 cm照射野,计算出所有小野的输出因子,并且与出版的输出因子比较。出版输出因子是2012年美国临床医学物理杂志出版的多叶光栅小野输出因子值[2],IAEA将出版值定为该研究课题的标准值,要求对6 cm×6 cm、4 cm×4 cm、3 cm×3 cm照射野,TPS计算输出因子与出版输出因子的相对偏差为±2%,对2 cm×2 cm照射野,TPS输出因子与出版输出因子相对偏差为±3%。
(3)Unidos剂量仪和0.015 cc电离室测量多叶光栅小野输出因子:将0.015 cc电离室置于30 cm×30 cm×30 cm标准水模中电离室插孔内,水下10 cm,SSD 100 cm,6 MV X射线束,分别测量多叶光栅形成的10 cm×10 cm、6 cm×6 cm、4 cm×4 cm、3 cm×3 cm和2 cm×2 cm照射野读数,300 MU,所有照射野读数分别归一到10 cm×10 cm照射野,计算小野输出因子,并且与出版的小野输出因子比较[3, 4]。
计算输出因子公式:

由于瓦里安加速器的多叶光栅形成的小野使用的是二级准直器,在测量时,为了减少电离室杆效应,加速器应转动角度90°,电离室摆位方向如图1A。测量西门子和医科达加速器时,电离室摆位方向如图1B。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多叶光栅最小叶片的宽度为1 cm,对3 cm×3 cm照射野,电离室的中心点应向野的一侧移动0.5 cm,使其置于照射野的中心。
![]() |
图1 0.015 cc电离室放置方向 A.瓦里安;B.西门子和医科达 |
(4)剂量仪电离电荷饱和校正测量:用Unidos剂量仪和0.015 cc电离室,30 cm×30 cm×30 cm有机玻璃水箱装水,水下10 cm,SSD=100 cm,6 MV X射线束,监督单位300 MU,照射野10 cm×10 cm,加速器输出剂量率为常用的输出剂量率,Unidos剂量仪高压为400 V和半压200 V分别测量。
计算剂量仪电离电荷饱和校正因子(Ns)公式:

1. TPS计算出的输出因子与出版输出因子的比较:结果列于表2。由表2可知,有一台加速器所有小野输出因子相对偏差都超出了IAEA的要求,相对偏差分别为4.9%、8.8%、11.1%、14.9%。
![]() |
表2 7台医用加速器TPS计算的输出因子与出版输出因子比较结果 |
2. Unidos剂量仪和0.015 cc电离室测量多叶光栅小野输出因子与出版输出因子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电离室测量的所有小野输出因子都在出版输出因子范围内。特别是照射野2 cm×2 cm的输出因子,明显优于TPS计算的输出因子。
![]() |
表3 Unidos剂量仪和0.015cc电离室测量输出因子与出版输出因子比较结果 |
3. Unidos剂量仪和0.015 cc电离室测量不同加速器电离电荷饱和校正: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电离电荷饱和校正因子在-0.5%~0.2%以内,所有小野输出因子结果可以不用修正。
![]() |
表4 剂量仪电离电荷饱和校正结果 |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放射治疗的领域中完全取代了人工计算,只需要输入人工测量的基础数据,治疗计划系统软件根据治疗计划需要,自动计算所需要的治疗计划。由于IMRT具有较多不规则野和小野等复杂情况,对小野输出因子准确性要求较高,在选择的加速器中,发现了厂家测试的基础数据,不能支持计算2 cm×2 cm小野的输出因子,只能根据曲线的延长计算得到。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物理师在剂量验证时,都不关注小野输出因子的准确性。本次测量结果表明,Unidos剂量仪和0.015 cc电离室测量多叶光栅2 cm×2 cm照射野的输出因子,与出版值比较,最大偏差为1.5%,最小偏差仅为0.9%,大大低于TPS计算值。本次验证中,一台加速器TPS计算的所有小野输出因子都超出了出版值,尤其是2 cm×2 cm和3 cm×3 cm照射野的输出因子相对偏差为14.9%和11.1%。这有计划系统软件质量的问题,更大的原因是没有用电离室测量小野输出因子,导致了给出的TPS小野输出因子的不准确。因此,建议物理师应关注调强放射治疗的治疗计划,尤其是2 cm×2 cm和3 cm×3 cm小野的输出因子,如果超出规定的要求,应用剂量仪现场进行测量,然后计算治疗计划,实施治疗患者。物理师应掌握小野输出因子的测量方法,不定期的验证小野输出因子的准确性,以保证临床剂量的准确性。
由于IMRT治疗方案不同,使用加速器的输出剂量率有所不同,所以在用小电离室测量小野的输出因子时,应关注加速器输出剂量率的稳定,如果输出剂量率不稳定,对小野输出因子读数有影响。因此,应用电离室测量电离电荷饱和因子,并对所测结果进行修正,以减少误差。本次验证所测电离室电离电荷饱和因子最大为-0.5%,未超过规定的±3%,所以结果不用修正。
[1]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TRS 277. Absorbed dose determination in photon and electron beams an international code of practice[R]. Vienna:IAEA, 1997. |
[2] | Followill DS,Kry SF,Qin L,et al. The Radiological Physics Center's standard dataset for small field size output factors[J]. J Appl Clin Med Phys, 2012, 13(5):282-289. |
[3] | Kron T, Clivio A, Vanetti E,et al. Small field segments surrounded by large areas only shielded by a multileaf collimator:Comparison of experiments and dose calculation[J]. Med Phys, 2012, 39(12):7480-7489. |
[4] | Aspradukis MM,Lambert GD,Steele A. Elements of commissioning step-and-shoot IMRT:delivery equipment and planning system issues posed by small segment dimensions and small monitor units[J]. Med Dosim, 2005, 30(4):233-242. |